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追風箏的孩子

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已經很久沒有看小說了。

《追風箏的孩子》是2006年誠品書店第三名的暢銷書。書推出時,書腰上聳動的宣傳字眼是:「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除了這個有力的宣傳之外,這本書還送了2萬本試讀本給全國的國、高中,每班一本。該出版社還為這本書在網路上進行各種活動,包括串連活動、讀後心得徵文等等。從商業價值來看,這本書銷售近20萬本,可說是年度暢銷書(電影拍成之後,相信又會有一波熱銷)。

我看的這本是跟朋友借來的。因為去泰國玩時,要在曼谷轉機過夜,打算用來消磨時間。朋友是研究人類學的,因此看重這本書的「民族性」,也就是阿富汗這個國度在戰亂之下的生活切面。讀過故事的人都說,很難想像戰爭是如此殘酷,尤其是發生在主角身上的悲慘遭遇。

我是在回台灣的飛機上看完的。看到後面三分之一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掉淚。很心疼主角的無奈與悔恨。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經背叛一位把我當作是最好朋友的朋友。對於自己在某個時刻點所做的抉擇(主角是因為害怕而棄離他最好的朋友,轉身逃走;我則是拒絕在眾人面前承認那位大家都不喜歡的同學是我的朋友),即使你知道自己是因為人性的懦弱而無法做出應該做的行動,你就是無法原諒自己,而且這樣的悔恨會跟著你一輩子,不時的會浮現上來刺痛你的心。故事的結尾,主角千辛萬苦從美國回到祖國阿富汗,找到了救贖之路。讀著讀著,我似乎也稍微能夠原諒自己了……

我覺得這是一本描寫「人性」很成功的小說,將背景設定在戰亂時節,讓劇情更加合理化,更讓人可以接受。這種友情的背叛、悔恨的愧疚、救贖的找尋,換做是別種場景、其他國家或不同種族,一樣還是會深獲人心,引人共鳴,因為這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啊!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架構十分完整,尤其最後的救贖回到另一主角(哈山)的第二代身上,也讓整個原諒的過程更徹底。雖然朋友覺得這樣的結尾太過煽情,造作的成分太高,但我覺得是深具可信度的,而且帶有那麼一點因果報應的味道。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麼奇妙,該你要做的,也許躲了一輩子,逃到天涯海角,有那麼一天還是要面對的,總有一天。

許多人都認為這本書是靠行銷「操作」出來的,但我覺得在基本面上,這是一個好故事。有了精采的故事,再加上出版社的推波助瀾,才能讓口碑一直流傳,熱銷一整年。

總之,謝謝朋友借我一本好書,一個動人的故事,讓我的旅程更加完美。


追風箏的孩子
卡勒德‧胡賽尼/著
李靜宜/譯
木馬文化/出版
平裝/368頁/25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