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來去撿漂流木2:不合格的志工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次當志工要住地方時,就感動得想哭。這裡的建築物大部分都採用木頭、稻草等當地素材搭蓋而成,十分簡單卻相當親近自然,尤其是在海灘邊的露台,能聽著海潮入眠,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更特別的是,這裡的廁所是環保廁所:糞尿混合的乾式生態廁所。

上廁所時,糞尿會直接落到一個大塑膠桶裡,完畢之後將木屑灑到塑膠桶裡,讓木屑充分覆蓋在排泄物上,廁所十分乾淨,而且無臭無味。等桶子滿了之外,將桶子密封起來,放置一兩個月(愈久愈好),排泄物會轉換成腐植土,就可以將肥沃的土壤灑到田地裡,作為肥料。

廁所裡除了清楚的說明上廁所的方法,還畫著一個圓形的循環圖:吃在地飲食—→負責任的上廁所—→堆肥—→種菜、果樹—→吃在地飲食,底下循環圖的標題是:取之自然,還之自然。

理事長說,這個廁所是環保組織「大地旅人」幫忙設計,整體建築物是卑南族藝術家搭建起來的,並利用漂流木作了相當好看的裝飾。由於這裡沒有汙水處理裝置,所有廢物都會直接排到海裡,利用生態廁所來處理排泄物的話,就能完全不汙染海洋。

這一切在我眼裡看來相當美好,然而時常在這裡幫忙的Y告訴我,這次的志工淨攤活動遇到了瓶頸。最主要的原因是志工的人數超過承載量。由於這個部分相當重要,也給我上了一課,所以分成三點記錄下來。

1.超出空間承載量:

來 幫忙的志工可免費住在理事長家,有客廳和露台可以打地鋪。然而這些空間畢竟有限,睡得下的人數有限,廚房的空間也有限。原本預計要免費供餐,也因超出預算 而改為志工自己買菜煮食(大家出點錢一起煮、一起吃),另一個問題是,只有理事長一位帶領大家淨灘,人數太多了也無法妥善照顧大家。

2.超出環境承載量:

雖然使用了生態廁所,但人數已經多到塑膠桶不夠(因為要等一兩個月之後,把滿的桶子載到田裡清空才會有空桶)。

況 且,所有洗澡、洗頭髮、刷牙、洗碗等廢水會直接排到河裡,然後馬上流入一百尺外的海裡,這中間頂多只有沙子可以過濾汙水。雖然已經事先請志工盡量攜帶可自 然分解的環保清潔用品,但大家根本不知道(像我就完全沒有想到這個小動作竟然如此重要、影響至深),有人還熱心的提供家庭號的洗碗精、沐浴乳、洗髮精,大 家沒有多想便直接使用了,這些短時間內集中的大量廢水就這麼排入海裡……

3.志工帶來更多垃圾?!

所有的志工都相當熱心、盡心盡力淨攤,吃飯補充體能或是晚上休息時,自然想好好放鬆,所以會買很多美食一起分享,像我要分擔伙食費,大家不跟我收呢!

不過,當大家放鬆享受、大啖美食時,自然也產生很多垃圾:除了菜渣廚餘,還有很多飲料罐、寶特瓶、零食包裝……這些增加的垃圾要如何妥善減量和處理,目前還沒有想到可行的方案。

這三天在部落裡玩得很開心,然而上述這三點卻讓我深省,我從來不知道自己隨便一個行為,僅僅只是多喝一罐飲料、使用化學用品製成的牙膏……,就會增加這個小環境的負擔,也因為我的無知使得這次淨攤活動面臨瓶頸。

在都市裡生活慣了,各種環境成本都被稀釋、隱藏不見,我也因而麻木,一點也不覺得隨手做點垃圾減量、重複利用可回收的瓶罐、使用環保清潔用品是重要的事!大家也許會覺得一個人製造的垃圾微不足道,但對那個美麗小海灣來說都是直接的汙染與破壞。

Y說因為遭遇這些難題,所以目前決定暫停徵召志工。聽她這麼一說,我才知道自己是個不合格的志工!不過,也多虧這次與大家相遇,才讓我學習到如此重要的事!

我很喜歡那裡的海、很喜歡那裡的人,我希望那個海灣和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永遠美麗下去。所以要好好反省自己,認真的面對自己一點也不環保的生活 XD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來去撿漂流木


▋活動名稱: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村刺桐部落淨灘
▋活動地點:台
11線原杉原海水浴場南側沙灘
▋參與時間:
2009925~27

【為什麼會參加這個活動?】

1.這次八八水災,我很想盡點棉薄之力。水災發生時手邊還在趕稿,所以朋友找我去災區幫忙只能一一回絕。台東都蘭灣這邊的漂流木也是這次水災造成的,正好有點時間,所以決定去幫點忙。

2.我喜歡爬山,有一個原因是我非常喜歡樹,尤其是參天的老樹。聽說這次的漂流木全是大水從山上帶下來的,我想到海口去看看這些原本應該在海拔一兩千公尺處才會相遇的朋友。

3.我想體驗寄宿在別人家裡、純勞力的志工生活。因為打算日後花長一點時間去他處當志工,但是擔心自己體力和心力無法適應,所以想利用這次三天兩夜的時間,看看自己的狀況。

體力方面是因為我長期以來都坐辦公室,要在戶外長時間勞動恐怕不勝負荷(再說,來自農家的我就是要擺脫純勞力的生活方式,才來到都市打拼的啊)。

心力方面,主要是害怕和一群不認識的新朋友相處。比起和陌生人聊天,我其實比較擅長獨處。然而,我知道會來當志工的人通常很熱心,也很善良,所以想把自己丟到陌生的環境學習認識新朋友。

附 註:原本這次有位朋友要一起去。我是 因為她先開始說要去,才認真的安排時間、報名、訂車票。快出發前,她因為有事臨時退出(今年的活動一直放鳥,我已經很習慣了),這個突然的決定也讓我又重 新思考是否參加這個活動,而且此時活動網站上也貼出告示:暫時停止招收志工,請大家不要前往。

即使如此,基於前面三個理由,我下定決心,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也要去!於是寫 e-mail 給主辦單位,確認是否可以前往。獲得肯定的答覆之後,我就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出發了!(因為主辦單位回給我的信當中,特別交代要放鬆心情!)


【行程摘要】

925星期五,晴

台北搭火車(0645)—→台東火車站(1206

—→火車站前租機車(27日下午三點還車,共550元)

—→加油—→吃午餐(卑南豬血湯)—→富岡漁港、水往上流(純觀光)

—→刺桐部落—→到沙灘撿垃圾和漂流木—→休息、聽海潮

—→晚餐(烤肉)—→就寢,半夜有八位志工抵達


9
26日星期六,多雲

0500起床,到海灘看日出—→跟著理事長在海灘散步

—→吃早餐(麵包夾蛋)—→到沙灘撿垃圾

—→志工撿到一條擱淺的大石斑,搶救不成,冰到冷凍庫

—→和志工合作撿漂流木—→休息、吃午餐(咖哩飯)

—→到海邊玩水(有人差點被浪捲走)—→到沙灘漂流木

—→休息、晚餐(烤肉)

—→就寢,九位志工離開,開始下雨,睡覺的涼亭開始小小漏水。


9
27日星期日,雨

0500起床,雨還在下,繼續睡—→吃早餐(清粥、小菜)

—→理事長參加完彌撒回來,宣布今天休工

—→和Y一起整理環境、掃廁所、分類垃圾

—→和Y一起離開莿桐部落(Y告訴我許多重要的事!)

—→去吃寶桑湯圓,沒開,改吃米苔目—→買卑南包子,和Y道別

—→買卑南豬血湯的大腸包飯(好吃!)—→回車站還車

—→搭1525的火車回台北,包子和大腸包飯當晚餐吃,讚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行草三部曲

連續三週看完雲門<行草三部曲>。這三齣舞作是<行草>、<行草貳>和<狂草>,分別完成於2001、2003和2005年。編舞時間間隔這麼久,其中有個原因是「為了等舞者的身體準備好」。

這次也是三部曲首度在國內連篇演出,據說十年內不會再連演。這三部曲最令人矚目的焦點是,企圖以肢體動作傳達書法「氣韻生動」的境界。

「行草三部曲並不是要展現書法之美」,據林懷民老師在演出之後的答客問中表示,「最美的書法都在故宮。這三部曲是從書法中汲取養分」「書法只是演出的藉口」。

對我來說,我也不是去看書法的,而是想補齊對於雲門認識的缺口。

我從高中開始看雲門,一開始看就喜歡上雲門(也因為雲門的關係而喜歡看藝術表演),一路看到大學。大學快畢業之時,我開始沉迷登山活動,就不再去戲劇院走 動了。雲門的舞作大概就看到<流浪者之歌>「舞劇」,雖然是跳舞,但都有劇情發展,角色也很鮮明,像我這種死老百姓一看就懂,再加上題材都與台灣有關,如唐山過台灣、二二 八事件等,因此很容易受到感動。去年或前年的時候,我去看<風。影>就完全看不懂了,當下感覺一點都不像雲門......

後來我想到,這可能是因為我漏掉了2000年前後的雲門演出。

所以,這次在半年前得知行草三部曲的演出,二話不說馬上就訂了票。巧合的是,訂的三場都剛好在演出之後有「林懷民答客問」,我是在第一場演出散場時,因為 坐在很中間,遲一點離開,聽到主持人跑出來說十分鐘後有特別大放送,才知道這次演出有特別的「福利」,感覺真是太幸運了!

而且,我個人的習慣是,事前絕對不看任何評論,因為我不想受到別人的影響,想真實體會自己原汁原味的感受。因此,事後能聽到原創者親自敘述背後創作的故事,再與自己觀舞之時的看法相互對照,格外有趣!

好比說,佈景中出現許多書帖,因為我對書法一竅不通,剛開始有暗自好奇那些書帖究竟寫些什麼內容,看了一兩字之後就放棄了,因為一個子兒也看不懂,之後就 統統當作背景看待,視為舞台的設計。之後的答客問中,林老師就說,這齣舞作對外國人來說比較容易進入,因為他們看不懂中文,會把那些書法當成一幅幅的畫, 但是台灣的觀眾會很努力去解讀那上面的字,因而分了心,無法專心在舞者身上,整齣舞下來,眼睛忙得不得了......

<行草三部曲>令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舞者的動作都帶有「太極拳」的影子。由於事前沒有看評論,並不知道三部曲的肢體動作融合了武術、太極導引。

我以前學過一點點太極拳,對一些動作還有印象,所以看到舞者舉手抬足,尤其是<行草>剛開始的時候,幾乎就是太極拳開始的幾個招式!然而,藉 由一些巧妙的加長、伸展和變換,再配合群舞和獨舞的節奏性穿插,竟成了一段斷美麗的吐納,與背景所襯的黑白墨色相互對話。

<行草>裡玩了許多書帖佈景,中間還來了個千字文,佈滿整個舞台,相當花俏(老實說,有驚嚇到的感覺)!<行草>整齣舞不斷展現各種肢體的可能,原來手腳可以如此千姿百態,如此優美,像是在呈現一個個的優雅而極富創意的毛筆單字。

<行草貳>就簡潔多了,焦點回復到人體本身,擺脫了書法的形。舞者的身體展現了不可思議的流暢度,動作不斷連接、迴旋,轉過去又轉回來(很像 太極拳第二段那些我永遠記不住、踏錯腳轉錯邊的招式)......讓人驚訝身體可以如此行雲流水、環環相扣。這回,像是寫了一整篇文章。

第三部<狂草>則是在一連串流暢的動作中,加上明顯的節奏、速度和力道,可說是寫出了文章的個性,相當鮮明,令人看著看著不知不覺中隨著抑揚頓挫。

這三部曲的舞蹈主要是由舞者即興創作,再加以取捨、增減、整合,最後再配上音樂(這次的配樂也相當特殊,幾乎沒有用樂器,不過,我耳朵不好,完全屬於視覺 系的......)。之所以採用即興的作法,是認為「舞者最自然的動作才是最美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必須等舞者的身體準備好,才能有最好的即興,至於舞 者要怎樣準備?雲門的做法是:打坐、練太極和寫書法!

這樣說來,我是不是也該好好來練太極拳,然後,找時間去故宮好好欣賞最美的書法?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山和水

我去爬山,下著雨的時候躲進森林,一棵棵大樹用枝葉攔住往下俯衝的暴雨,雨水減速化整為零從樹葉尖端滴落,緩緩滲入土壤裡,在黑土裡摸索,沿著縫隙往低處而去,好幾公里之後才冒出地面,合唱起小溪之歌。

於是,我了解到:森林是水的故鄉。


我去爬一座又一座的山,往上爬到山頭,又往下走到溪谷,上上下下高高低低。我坐在山與山之間休息,往前看去是一座山頭,回頭望去是另一座大山,往左邊看是森林鋪滿地的溪谷,往右邊看是另一片綠色谷地......

於是,我了解到:山才是水的家,森林是水留給山的禮物;水在山裡走過的地方成了溪谷,水略過的地方成了山的稜線。而我坐著休息的地方,就是溪流出發的地方,一條往左,一條往右......


這一天,我划著獨木舟到溪谷裡和水一起旅行。水有時候哼著歌,輕輕推著我的小船;有時候任性的把我帶到岸邊,要我看看那些一半泡在水裡,一半長在泥巴裡的小草;有時候又安靜得失去蹤影,我只得用槳敲敲附近的石頭,看看水是否躲藏在石縫裡......


於是,我了解到:水把從山裡帶下來的黑土堆積在兩岸,留下一路的鄉愁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夏日午後該做的六件事



【1】
不上班。

【2】走進有林蔭的步道。在綿綿不絕的蟬聲中,張大眼睛尋找石壁下的蟬蛻追著蝴蝶和豆娘東停西歇,上上又下下嚇跑在石頭上進行日光浴的挺蜥和小蛇,看著牠們鑽進地洞裡。不要為敏捷的松鼠停下腳步,牠們一溜煙就不見身影。

【3】走到溪邊,坐下來。脫下鞋子,將腳ㄚ子泡到冰涼的溪水裡,看著陽光在溪谷游移。發呆。閉上眼睛傾聽小溪高歌,讓樹葉篩過的涼風吹動髮絲。放空…持續三十分鐘。

【4】找一塊坐起來舒服而且能靠背的大石頭,放鬆坐下來。從背包裡拿出上午剛買的新書,逐頁閱讀直到陽光離開溪谷。

【5】再看一眼小溪谷,再聽一次小溪的歌聲,然後打道回府。回程中,隨手拿起掛在胸前的望遠鏡,看看在樹叢中跳動覓食的紅嘴黑、綠畫眉和繡眼畫眉。別忘了,也要和掛在半空中的人面蜘蛛道別。

【6】和鄉間的老媼點頭微笑。舉起手招呼一小時一班的小公車,上車下山。


(20090828,大崎頭上平等古圳)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35歲之後……


高中時代,最大的煩惱是考不上大學。

那時候,我對好友說,這一生只要活到24歲就好,也就是大學畢業之後(22歲讀大四,再加兩年延畢)。當時覺得大學好好玩了四年,人生最精采的階段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在資本主義之下社會化,萬惡至極。

好不容易上了大學,過著過著,沒玩到什麼,眼看著就要24歲了,貪生怕死之際,又為自己續命到35歲(為什麼要訂35歲,大概是覺得40歲太老了)。畢業之後,自力更生,認份的當起上班族,雖然不是很勝任,歷經十多年也多少學會苦中作樂。

現在,眼看著就要35歲了……。只好鴕鳥的想著,再活到40歲看看吧。也就是說,我對於35歲(或40歲)之後的人生是完全沒有想法的。

換句話說,我對於整個人生沒什麼特別的企圖。沒有什麼事非做不可,也沒有什麼目標若不達成就會死,強烈愛恨之事也闕如。很多事,只要時間夠久,終究能夠釋懷。

生養下一代這件事,就由同輩的夥伴好好努力。結婚這件事,從今爾後大概也沒有人會再逼我了。所以,我唯一的目標是餵飽自己、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件事,我想不會太難。

我的人生對我來說似乎是遊刃有餘。所以,在35歲之際,我想好好做自己,善用自由的優勢,讓自己快樂的活下去!

【這是八八水災給我的啟示。我到底還是自私,終究只想到自己,不過,對我來說算是頓悟,也生出了莫大的勇氣。】

孩子的故事

最近看了兩本和小孩子有關的小說:《收集孩子的人》和《希望的孩子》。是同一位朋友借我的,也是同一家出版社的書。

《收集孩子的人》是講誘拐小孩並加以殺害的驚悚故事,《希望的孩子》則是講一個小孩在寄養家庭成長的過程。

兩本小說有些類似的地方,例如,孩子被迫與親生父母分離。

《收集孩子的人》從失去孩子的父母的角度切入,細膩的描寫失去孩子的錐心之痛。《希望的孩子》則是從孩子的角度,記錄被法院強制帶離年輕媽媽身邊,寄人籬下的疏離感與渴望親情的哀傷。

《收集孩子的人》是在去大陸的旅程中(等飛機的時候)看完的,覺得相當相當恐怖。雖然我沒有小孩,但還是可以理解孩子失蹤時,父母那種焦急的心情。況且案件一直沒有偵破,父母親雖然抱著一私希望,潛意識卻又隱約覺得孩子已經遇害,如果是我,人生應該也會卡在孩子失蹤的那個下午吧。

《希望的孩子》是接著看的。大約花了三天。特別的是,我只看到楔子(在第一章的前兩頁)就哭到不行。看到中間部分的那天晚上,還哭到崩潰,開了一包新的面紙(200抽)。

朋友說她看這本,感覺還好。就故事內容而言,《收集孩子的人》當然比較有劇情,緊張刺激。會對《希望的孩子》有這樣的反應,純粹是我個人的情緒反應。

我還沒上小學之前,但已經記得事情的時候,爸媽決定把我過繼給二姑。二姑嫁到二水,生了兩個男孩,很希望有女孩。爸媽這邊則是為了要生男孩,總共生了五個小孩。將孩子過繼給自己的兄弟姊妹,在當時的社會其實很普遍。

我想,問題是出在那時候我已經大到如足以分辨「家人」和「家」這些東西了,所以很難適應進入新家庭的生活。我還記得在二姑家,我一醒來就站在二樓陽台哭。那時候能住在二層樓的房子其實很了不起。可是,我就是一直哭。哭到姑姑受不了(好像是哭了一個禮拜左右),於是送我回家。

我記得這件事,但不常想起。印象中,也不曾和家人討論過這件事。直到去年中秋節烤肉的時候,媽媽竟然提到這件事,還說當時爸爸很捨不得,第二天就想把我接回來。媽媽說,反倒她沒那麼心軟。

在我成長過程中,爸爸其實一直扮演著嚴父的角色,我們根本不敢跟他撒嬌。媽媽這時候拿這件事來說笑,大概是覺得他們年紀大了,而我們已經長大成人,可以像朋友一樣談天說笑,因而拿來取笑爸爸。

當下,我只是當作一般笑話應對。都已經這麼多年的事了,而二姑也在幾年前,因為心臟病走了。

我不知道這件事對我有多少影響。但是,我和家人一直很不親(好像應該說是,無法變得很親),而且很早就離家,到大都市唸書。雖然家裡孩子很多,叔叔伯伯那邊也有很多小孩,一大家子住在三合院裡,在童年的時候,我卻經常感到孤單。

進入社會之後,也覺得很難融入團體(等等,好像唸大學的時候就這樣)。遇到的朋友都相當好,但我就是不喜歡和別人太深入交往。對於別人的好意,我通常都說「不用,謝謝。」

其實,我和家人相處時也是這樣。後來意識到自己好像只會拒絕,才學習試著接受別人的好意。融入團體這件事,對我來說也是挑戰。轉換了幾個工作之後,才知道團隊合作也沒什麼不好,而且可以做些單打獨鬥以外的新鮮事。

我目前一年回家兩次:農曆過年和中秋節。平常也不會打電話回家。近年來,因為要幫忙賣棗子和荔枝,才會在水果產季,和爸爸聯絡收成和送貨的狀況。

這樣的相處模式或許和別的家庭不一樣,也和姊姊或妹妹她們不同――不過,她們應該是結婚之後,小孩託給爸媽照顧,才有了新的相處模式吧。媽媽也曾唸我,叫我要多打電話回家。可是我不知道在電話中要說些什麼,所以終究還是沒撥出電話。

我想,《希望的孩子》書中寫的,即使家裡很窮、媽媽脾氣不好、無法善盡當母親的職責、被法院裁定不適任,即使如此,即使再差勁的媽媽,任何一個孩子都還是希望待在親人身邊,而不是被送到陌生人那裡。

我想,我在二姑家也是這種心情吧。所以,對於這本書有很強烈的共鳴。

我喜歡看書,有一個原因便是,有些書會像鏡子,能映照出我們心底深層的情感和傷痛,透過書中的字句、故事的起伏,提供一個出路或是解答,有時候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有時候帶給我們一些力量。

我想,《希望的孩子》真的帶給我一些希望。今天中午,我打了電話回家,關心莫拉克颱風的災情。晚上,打了電話給住在鳳山的朋友……(其他沒問候到的朋友,希望大家都平安!)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2009日全食之旅:總統府與中山陵


記得朋友曾說過,南京啊,上面是墓,下面也是墓!參觀過中山陵(國父孫中山的超大墓園)之後,我想,這裡真是風水寶地,難怪大家都要葬在這裡!

前一天晚上,在南京工作的友人帶我去逛街,去一個相當熱鬧的新興街區,有很多高檔的餐廳。據說天天客滿,火紅得很。其中最特別的是,我看到了總統府的門口。上頭斗大的「總統府」三個字,著實讓我嚇了好大一跳!

我的歷史唸得很差,一心一意認為中國大陸是共產國家,因此對於這棟理論上不應存在的建築相當不解。原來,這裡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後,擔任總統時的辦公處。(現在已改為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隔天,朋友跟我們的團一起到中山陵。這一天的天氣也是爆熱,爬那三百多階的樓梯,真的會要人命。朝聖之路上到最頂是孫中山先生的墳墓――也是讓我震驚,他遺體就在地底下五公尺處。看到石棺的那一剎那,不只手機的照相功能當機,我的腦子也當機。

歷史課本中那些戰亂、烈士、革命……突然全跳了出來,我像是走進了歷史,又像是歷史潮我襲來,而這位在歷史洪流中立志做大事的醫生,就在我腳下!

朋友是識途老馬,帶我去逛祭堂後面的花園,裡頭展示著中山陵建造的過程,從設計比稿(中選者相當年輕)、施工建造(這裡原本是茂密的樹林丘稜),一直到移靈奉安,有許多黑白照片的紀錄,相當感人。據說國父有一次到這裡遊玩還是打獵,一看到這裡就說以後要葬在這裡!站在祭堂前,放眼望去,立刻就能明白國父為什麼喜歡這裡:背有靠山,前景開闊(風水我是不懂,只覺得看過去風景絕美)!

(啥,剛剛發現,這一整個大風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另外,在階梯的中間地帶,有一個碑亭,裡頭有一塊碑,正面寫著: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背面卻是空白一片。據說原本是要寫請國父的兒子孫科以及一些大老寫點紀念文字,不過,孫科先生一直寫不出來――其他人自然也不敢寫出來,於是最後便說國父的功績是比山高、比海深,不能用文字形容。所以,背面是無字碑,只有裝飾了一些山和海的雕刻。

2009日全食之旅:拙政園


我一向不喜歡那種在自然裡添加人工雕琢的東西,然而,中國的園林設計卻是個例外。

第一次去拙政園的時候,也是我第一次參觀所謂的園林,就深受吸引,暗自想著要再來好好研究。這次的蘇州之旅也安排了這個世界文化遺產(沒錯,拙政園於1997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讓我再次走進這個大觀園(沒錯,寫紅樓夢的曹雪芹小時候曾在這裡住過)。

一進花園,導遊首先介紹園名的由來:這座花園的確是一位厭煩了政治的人蓋的,作為自己隱退之地,不過,「拙政」並不是謙虛說自己不擅長政治,而是說,栽花種樹是他這種笨「拙」樸實的人所從事的「政」治。(詳情可點這個

走進這個一望無際、綠林處處的大庭園,就能理解為什麼古時候大戶人家的閨女都不出大門,因為家裡的祕密花園就逛不完了,能玩的多著呢!

我喜歡拙政園的一個原因是,這裡的植物非常多,點綴其中的涼亭和小橋並不突兀,有流水有池塘,想必昆蟲青蛙也不少,雖然是人為設計的,漫步其中卻非常舒服,尤其是下雨著的夏日午後。

記得第一次來也是暑假,下著雨,大家都非常掃興,因為只能走在迴廊裡,看著細細的雨絲畫滿窗櫺裡的夏荷。這次也是荷花盛開的時節,沒有雨,太陽大得嚇人――相較之下,我才領略導遊說的,園林其實是雨天的時候最美。

雨天的時候,會感覺被雨關在綠樹之中,進到耳裡的雨聲很熱鬧,映入眼簾的風景卻十分幽靜。


我們這次來的時間,據說不是旅遊旺季,但是拙政園裡的遊客卻還是多得驚人。想必大家都是慕名而來的,畢竟中國最美的私家園林,說什麼也要瞧一瞧。

導遊帶我們從東園、中園到西園整個繞一大圈。這座私家花園引起了我對建築設計的好奇,而中國長久所發展的出來的流派確實自成一格,每轉一個彎都有不同的美景,每一個景又有不同的寓意,隱含其中的趣味需要文化去解讀,當然,我是已經沒有這個素質了,不過,在狂熱的午後走進這裡,四面荷風,綠影扶疏,三步一橋五步一亭,倒也相當愜意!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2009日全食之旅:蘇州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新館最大的「亮點」是,它是建築大師貝律銘設計的!我之前對這位大師的認識,只知道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而已。聽導遊解說才知道,貝家是蘇州的望族,以賣顏料致富,最後還入主了與中國最美的私家林園拙政園齊名的獅子林(現在大陸的林園都已收歸國有,開放給民眾參觀)。貝律銘大師小時候,曾在獅子林度過一段時間。

最特別的是,這個博物館是免費參觀的(2009年才開始的)。從古代遺留下來的文物,能夠學習到很多事物,像是以前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對大自然的解讀、政治發展、社會習俗等等,而這些無價之寶竟然免費開放,任人自由觀賞。居民們在這些文物的洗禮下,久而久之至少至少能形成某種對藝術的看法吧――最算沒有,也多少能從走馬看花之間,得到短暫的悠閒。

光是想到這樣,我就覺得「免費參觀」這件事是個偉大的措施。而且,整座博物館運用自然採光,設計十分簡潔,參觀起來相當愉快。像是鎮館之寶「五代祕色瓷蓮花碗」的展場,就開了一個大落地窗,將外面的竹林「借景」進來,既是省電的自然光源,又是一幅與千年古物相互呼應的自然美景,真是畫龍點睛!(博物館的另一個鎮館之寶是:真珠舍利寶幢,造型優美,製作精細,而且綴滿了水晶、瑪瑙、琥珀、珍珠等珠寶,十分驚人!)

在入場時,正好瞄到有租借語音導覽的服務,因此導遊一說解散的時候,我就衝去租借(一台20元人民幣,另付200元押金,歸還機器時再取回押金,好像是不限使用時間)。

一邊聽著解說,一邊仔細的觀看各種文物,對我而言,既可以知道許多以前不知道的典故,更是欣賞創意的好時機!古人雕刻在陶罐、玉器、青銅上面的裝飾,總令我感到驚訝,有的是那麼樸拙,有的是那樣精細,有的竟比現在還要形式、抽象。

美中不足的是,我們只在這裡停留一個小時,集合時間到了,我只好依依不捨的歸還機器,趕到出口和大家會合。博物館的出口也是一個古蹟:太平天國忠王府,只可惜沒時間好好參觀,而且我只顧著聽導覽解說,就連貝律銘大師所設計的博物館外觀都沒有好好欣賞,只能等下次了!

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2009蘇州日全食觀察之旅


2009年7月22日將發生本世紀最長的日食!

為了這個天文奇觀,我請了5天的年休假,參加天文協會舉辦的日食觀測團,除了觀測日食之外,還包括南京、蘇州、杭州、上海等遊覽行程。

事實上,我不是那麼專業的天文迷。當時會參加這個行程,是因為暑假原訂的登山活動因為某些緣故,全鳥隊鳥光了。可是工作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決心要好好休息、放空身心,想說這輩子沒看過日全食,不妨試試看,而且手上剛好在做天文的書,就順理成章的想到去看日食。上網搜尋後,發現有這個團,二話不說就報名了!

這次的成員,雖然我一個也不認識(後來發現有一位是多年沒連絡的老朋友),不過他們大部分是老師,帶著小孩或是爸媽來參加,十分好相處,容易溝通,小孩也都很乖巧,活潑可愛(可愛到我都要懷疑自己是否也該來生幾個~~~)


【行程摘要】
★本團到各景點後,通常會有解說導覽,之後會自由活動。如果是商圈的話,則為放牛吃草,約定好集合時間和地點之後,就自由活動。我不喜歡逛商場,因此每次到逛街時間,我就自費去逛附近的古蹟(通常需要買門票),多賺到好多景點,真開心!

7月18日,天氣晴,爆熱!
台北(原本要搭長榮巴士,在站牌下被奇怪的計程車招攬,一趟150元)―→桃園機場―→香港轉機―→南京―→參觀南京長江大橋―→吃晚餐―→秦淮河夫子廟商圈(自費搭船夜遊秦淮河,80RMB)―→曙光國際大酒店(4星)―→和朋友到1921商圈散步,看總統府(真的有寫總統府三個大字)和南京圖書館,到星巴克聊天―→曙光國際大酒店

7月19日,天氣晴
飯店―→利用清晨,和朋友坐計程車到玄武門,沿玄武湖散步、吃早餐―→回到飯店集合―→參觀紫金山天文台,專人解說―→參觀中山陵―→吃午餐(和朋友道別)―→前往揚州―→逛瘦西湖、搭船遊湖―→吃晚餐(名菜:揚州炒飯)―→花園國際大酒店(4星)

7月20日,天氣晴
飯店吃早餐―→無錫,逛三國城(搭船遊太湖,逛後宮)―→吃午餐―→蠡園―→蘇州,參觀蘇州信達光電集團公司的望遠鏡製作工廠―→晚餐(紅樓宴),上日食課程―→吳宮喜來登大酒店(5星。游泳、洗澡、洗衣服、睡覺)

7月21日,天氣晴
飯店吃早餐―→寒山寺―→逛商場(自費去逛玄妙觀三清殿、文昌殿、觀音殿、財神殿,10RMB)―→吃午餐―→蘇州博物館(聽語音導覽,要押金200RMB)―→拙政園―→吃晚餐(富貴樓)―→吳宮喜來登大酒店(游泳、洗衣服、製作牛頭造型觀測眼鏡、睡覺)

7月22日,天氣雨
飯店―→蘇州上方山森林公園―→雨中觀測日全食(整個行程,就這個時刻下大雨,真是令人難忘啊!)―→吃午餐―→烏鎮西柵風景區,與兩位自行到杭州看日全食的夥伴會合―→到飯店check-in―→搭船遊古鎮―→吃晚餐(民國時代)―→逛烏鎮(坐在碼頭看船,吃水蜜桃)―→昭明書舍(4星)

7月23日,天氣多雲
飯店―→逛烏鎮―→回飯店吃早餐―→從飯店搭車離開烏鎮(比進去時要搭船快多了,10分鐘不到就已經到停車場,相當有效率的規劃)―→休息站(賣杭白菊)―→杭州吃午餐―→騎單車遊西湖―→搭船遊西湖―→虎跑公園,走步道,看虎跑泉―→吃晚餐(山外山,名菜:東坡肉)―→看印象西湖―→紅樓大酒店飯店(4星)

7月24日,天氣晴,多雲
飯店吃早餐,坐車前往上海―→嘉興休息站(名產是粽子)―→上海,吃午餐(海鷗餐舫)―→逛東方明珠塔(第2顆球瞭望台,懸空觀景走廊)―→坐船遊黃浦江―→吃晚餐―→看ERA表演―→藍海博龍國際大酒店(4星),室友身體不適,有發燒跡象,有點擔心她。

7月25日,天氣晴
飯店check out―→城市規劃館―→城隍廟(自費去逛豫園,30RMB)―→吃午餐―→逛城隍廟―→浦東機場―→香港轉機―→台灣桃園機場―→搭老師的便車回台北


【跟團的優點】
★很省事,只要付錢,一切雜事有人會幫你處理。
★吃得好,住得好。

【跟團的缺點】
★行動不自由,必須配合大家的時間(花很多時間在等全員到齊)。
★有些地方不是自己想去的。遇到喜歡的地方,也不能多作停留。

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

日出˙印象

如果,太陽公公不是從山後面,也不是從溪谷,而是從海平面冉冉上升,會是怎樣的景象呢?

懷抱著這樣的疑問,我來到了海邊,決心要好好在礁石上等日出。大約四點五十分,我就坐定了。根據氣象局的資料,今天的日出時間是五點十八分。

(玉山的日落)


家住西部,所以從小到大看的是「日落」,紅紅的太陽掉到絲瓜棚下,天色逐漸轉暗……。開始爬山之後,才知道「看日出」是個重頭戲,像是在台灣第一高峰迎接第一道曙光之類的。(雖然到後來都是賴床獲勝)

有些地方,像是雪山的三六九山莊,十分方便,打開窗戶或是走到山莊門口,就可以看到萬丈金光從南湖中央尖的稜線射出來。合歡山區也是看日出的勝地,開車即可到達,天還朦朧著,爬座百岳,還有充裕的時間看紅色的太陽從立霧溪谷慢慢升上來。

(合歡山的日出)


在太陽變得刺眼之前,天空雲彩的變化相當迷人:先是金黃色,然後逐漸往紅光的色譜移動;在太陽露臉之前,天空從地平面以上會先有藍色到紫色的漸層,或深或淺,之後目光就會被太陽即將現身的位置吸引――因為那個地方會以金色光澤明顯標示出來,比黃金的反光還要金黃,尤其是框在雲朵四周的話,會讓人以為那裡是否躲著天使,才會那樣耀眼而神聖。

當然,如果天氣太好、萬里無雲,沒有霧氣也沒有雲彩,那就是一顆金球從幾近白色布景中緩緩上升。

也就是說,真正的美景其實是看雲朵的光影幻化

(牛山的日出<---雖然有個山字,但其實是海邊)

今天的海平面上沒有太多雲,天空上方也不算有雲。放眼望去,除了海,還是海,一片遼闊,彷彿到了天涯的進頭。

海浪不止息的拍打著礁石,我分辨不出是漲潮、退潮,還是平潮。天色還有點灰,但是已經算亮了,完全不用照明。釣魚客都不見人影,但魚竿還立著――他們該不會是一整夜都在海釣吧?體力真是驚人。

東方天空上的金星過了一會兒,看不見了。天空轉為淺藍色,海是黑藍色的。突然,我發現海平面上方有一顆白色的圓球,這顆圓球從一層薄雲中慢慢脫出,穿上來之後變成了橘紅色,紅色的圓盤上有些比較暗紅的地帶。

紅色圓盤的面積比我想像中來的大,而且可以毫無顧忌的用眼睛直視。雖然它是主宰地球萬物的能量來源,但是這個時候,這顆恆星看起來卻十分平靜,像是用紅色紙張剪下的圓形,貼在遙遠的海面上。

我第一次深刻感覺到,太陽是一顆恆星,跟夜晚星空裡的千千萬萬星子一樣,是宇宙裡的一個天體,而我正在一顆行星上觀測著它。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這種到了太空異世界的感覺。)

沒有多久,太陽的高度上升,光亮也愈來愈強,無法再用肉眼直視了。這時候,海面上也開始出現亮光,從太陽下方延伸到我的眼前,像是海上出現了一條金色大道。起先是紅色的,接著愈變愈黃,金色亮光持續了比較久的時間,然後便是令人無法再直視的刺眼白光。這時候,海面轉為蔚藍,拍打到岸邊的則是純白的浪。

如此來看,海邊看日出的重點,其實是海與太陽的對唱


(結論:除了運氣要好,果然還是要有好的相機,才能拍出日出細微的光影變化啊 orz)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錐麓古道

【行程摘要】
20090523,天氣晴
台北―→蘇澳,買鳳鳴羊羹―→南澳,建華冰店吃傳道冰―→武塔,看莎韻之鐘―→砂卡檔步道停車場(有洗手間),停車―→走砂卡檔步道―→下到溪邊玩水,吃午餐―→白楊步道停車場(有洗手間),停車―→走白楊步道―→回到停車場―→天祥基督教會,check-in,煮晚餐(炸醬乾麵加滷蛋、什錦味噌湯)―→洗澡、刷牙、整理輕裝裝備―→就寢

20090524,天氣多雲,中午時有飄一點小雨
起床―→吃早餐(什錦味噌湯、維也納麵包夾火腿片和起司片、熱可可)―→燕子口,停車―→走錐麓古道―→九曲洞東口望錐麓古道―→走一小段九曲洞―→南方澳富美海鮮(超新鮮,好吃!)―→台北

【錐麓古道摘要】


【燕子口0K―→錐麓吊橋0.1K―→巴達崗1K】
入口處有國家公園的人檢查入園和入山,檢查完之後才會打開閘門的鎖放行。
此段路為之字型上坡(日本人形容這種路是「電光形」道路),部分鋪設木頭階梯,路跡寬大明顯。沿途皆為樹林。上坡約60分鐘,下坡約40分鐘。

【巴達崗1K―→巴達崗2號吊橋1.2K―→第一個山洞和小鐵橋―→錐麓大斷崖起點,約2.3K附近】
過橋之後,路為大之字型上坡,在日據時代有「離緣坡」之稱――一位波麗士大人的老婆走到這段路時,覺得太辛苦,於是決心離婚――離緣,用台語唸就是離婚的意思。遇往上,植被愈少。中間可眺望布洛灣、中橫公路和巴達崗遺址。上坡約1.5~2小時,下坡約1小時。


【斷崖起點―→第二個山洞(有觀音石像),近2.8K―→第二個鐵橋―→斷崖駐在所3.1K】
這一段路是此條路線的精華,平緩好走(有的地方略有暴露感),部分架有欄杆和繩索。展望極佳(尤其是第二個鐵橋上),往下直望立霧溪谷和中橫公路,十分壯觀,尤其兩岸的斷崖絕壁,氣勢驚人!整個橫斷步程約30分鐘。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天鑾池、小奇萊三日行


516日(六),天氣晴

台北―→台中BAFA品嚐咖啡―→昆陽停車場拍夕陽―→小風口停車場露營


517日(日),天氣多雲,下午下雨

小風口停車場―→將軍廟―→天鑾池登山口―→天鑾池―→武法奈尾山―→天鑾池―→登山口―→將軍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車上午睡)―→合歡山莊


518日(一)天氣陰

合歡山莊―→奇萊山登山口―→小奇萊―→滑雪山莊,午餐―→大禹嶺―→梨山―→台865K附近邊坡施工,交通管制―→環山―→思源啞口―→南山村―→員山(吃牛伯冰淇淋)―→宜蘭(吃蒜味肉羹、太平洋鷄排)―→台北



BAFA咖啡館

在台中金錢豹附近的BAFA咖啡館真是太神了,在那裡喝咖啡像是在品酒,讓我想起了去義大利時的酒莊之旅……。


BAFA,不僅喝到了相當好喝的咖啡,而且聞到了不同的豆子、不同的烘焙方法所產生的不同香味,連壺底香也叫人驚艷,從高溫到冷卻,味道一直變化,真是太有趣了!我第一次知道咖啡這麼神奇!



奇萊連峰

這一天,在昆陽停車場可望見整個奇萊連峰。從合歡東峰開始,首先是露出頂部的屏風山,接著便是奇萊北峰、主峰、卡樓羅、奇萊裡山、奇萊南峰、南華山(?),能高主峰也探出頭來,更遠的連玉山也看得到。夕陽用金黃色的餘暉為這條「黑色」稜線,在暗紫色的天幕上描出一段溫柔的邊線……



天鑾池

從合歡北峰到天鑾池這條線,是一位我很仰慕的人帶我去的。一直想舊地重遊,大概是因為想好好確認自己的心意――不過,喜歡上一個浪子,最後應該還是不能幸福吧?再說,錯過的風景也許可以舊地重遊,但是要與錯過的人再重逢,這我就不擅長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竟然在往天鑾池的路上看見盛開的細葉杜鵑,感覺像是置身在山神的花園,相當相當幸福。


整條步道走起來,比我預期的要輕鬆許多。上山大概花費了2.5小時,下山為2小時,漫步在二葉松林裡,十分愜意。


武法奈尾山

已經完全想不起來上回來天鑾池的時候,有沒有上到武法奈尾山。所以,這次一定要上去。從天鑾池出發上到武法奈尾山不到30分鐘,一路緩上,十分好走,下到天鑾池只要10分鐘。


這次,展望非常好,雪山山脈一目了然,從四秀線、聖稜線(素密達斷崖、穆特勒布)、雪東線、志佳陽線、雪劍線(包括小劍斷稜)、大雪線,六條稜線都看得見呢,真是太神奇了!


北二段也看得很清楚,不過因為還沒去過,所以跟那些山頭很不熟,只好純欣賞,然後偷偷告訴它們: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去的!


剩下的一邊就是合歡北峰和西峰的稜線,好大片的一堵牆啊,下次要從北峰再走過來一次,紮營在傳說中森林小溪營地(上一次是紮在天鑾池)。



小奇萊

這次對小奇萊的期待比較大,因為聽說這裡有非常多的杜鵑和美麗的高山花草。結果這次去發現,花草比較多的地方大概是在從登山口出發之後,0.60.7K100公尺之間,而且不幸的是,這裡的玉山杜鵑(應該是吧?)全都謝了,結出了小小的朔果。不過,還是有一些盛開的小花,看看這些努力綻放的花朵,也是相當開心。


小奇萊附近的一大片草原,之前爬奇萊的時候,就對這裡印象深刻,可惜這次天氣不好,到這裡時起了大霧,只能欣賞雲霧在綠海上翻騰的景象了。



中橫梨山段

這次回程時,從大禹嶺走中橫主線到梨山,然後轉宜蘭支線從宜蘭回台北。大禹嶺到梨山這段大概走過一兩次,不過,每次都在車上睡,這次總算有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綠意盎然真是美麗。


從梨山到南山村這段,因為爬山的關係,最近常走,這次也總算在意識清醒當中,仔細辨認每個登山口的位置:大小劍的登山口在中興路口、閂山的730林道在清泉橋旁、武稜農場是雪山的入口、南湖的豪華登山口在思源啞口……(志佳陽沒去過,所以不知道登山口在環山的哪裡。)

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台南爆胃養豬亂吃團

【本篇沒有任何美美的美食照,不喜勿入】

【這次為神豬養成行程,我完全是等著被餵的,根本沒有紀錄什麼店名或地理位置,要找美食推薦或是行程安排者,請直接問google大神】

(不知道台南人都拿什麼美食餵松鼠?)

話說我認識安扣李已經快要十年了吧?每次一講到台南,他就一直說哪裡有什麼好吃,說了N年要帶我們去台南吃傳說中的超級美食,卻每年都槓龜。

我想,他就是這樣食言而的啦。歷經多年的狼來了」,今年不僅聽到腳步聲,終於下到「地下室」啦!雖然只吃到一小部分的美食,但已經體會到台南美食的「博大精深」。

雖然我家住得離台南不遠,但我幾乎可說沒去過台南,唯一的一次是去成功大學打球,只對球場有點印象,連傳說的中的大榕樹都沒看。反正,就是對台南一整個不熟,唯一比較熟的是「台南人」。

我認識的台南人,總是透露著一股對台灣這塊土地不可動搖的認同和自信。這次吃吃喝喝一趟下來,雖然僅是浮光掠影,卻終於明白為什麼他們可以那麼引以為傲。唯有文化素養達到一定的境界,才能發展出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啊!

20090425

台北―→清水阿婆珍珠、喜利廉杏仁薄片(還沒到台南就吃到半飽 :P )

―→七股旁邊的三股村買海鮮、吃海鮮(這裡不是台南的範圍嗎?為啥安扣李還會迷路,搞什麼,車上還沒地圖,靠 iphone 和諾基亞兩台手機定位,把兩支手機弄到沒電?!)

―→蝦捲(料實在,不錯吃,但不是吃飽用的)

―→無名豆花(果然好吃,而且來不及放涼,老闆聽我們從台北來的,而且五年才來一次,特地保留給我們,還好有吃到 ^O^

―→吃煎餅、看老闆娘煎餅(好神奇的工具啊!)

―→飯店check-in(我住的那間浴室,浴缸是瑪瑙耶!)

―→分批去武廟前吃肉圓,第一批吃完之後去租機車。第二批的人吃完之後,逛武廟(我求到一支籤,又說我會有貴人相助。這是今年的第三支籤,竟然三支都說會有貴人!關老爺,您真是太神了!!)

―→這裡有月老廟,我有認真拜喔!!

―→天后宮(美編打電話來,只好趕緊處理工作,沒逛到媽祖廟 XD

―→吃鱔魚麵(我比較喜歡吃乾的鱔魚麵。不過,對於這項台南有名的美食,我沒有太喜歡)

―→江水號吃冰(芋頭好吃,湯圓也不錯!)

―→土魠魚羹(魚肉外面裹的麵皮好吃!)

―→榕樹下燒烤(生魚片好吃,蛋烤小卷也很吃,這攤應該多叫幾樣的 XD

―→回飯店休息

(如果孔老夫子會英文的話,不知道他會給這個翻譯打幾分?外國人上廁所的時候,真的知道春天的泥巴是啥鬼?)

20090426,下小雨

飯店大廳集合,安扣李買來包子和煙燻滷味,兩樣都好吃

―→騎機車去吃阿堂鹹粥和羊肉湯(台南的魚皮,是虱目魚皮帶肉,很特別;羊肉湯也不錯,但我對羊肉沒有特別的喜好)

―→逛孔廟(孔廟很漂亮)

―→下起雨了,到「窄門」躲雨(據說這間店,是我朋友柚子,他媽媽的老家,他媽媽以前住這裡!!)

―→安寇李回家吃飯,我們去買布丁吃!

―→一批人去還機車,然後回飯店開車,準備離開台南(嗚,好多還沒吃到~~

―→轉戰鹿港,先去看李老師的畫展。畫家親自我們解說,好讚!(李老師除了玩公仔和模型之外,真的是一位畫家,好不可思議!)

―→進入鹿港,又開始吃!先從五味肉羹開始,好吃!

―→吃肉圓(還吃一個什麼湯,忘了―恩恩,應該是麵線沒錯!)、逛老街、天后宮、雪花齋

―→台北

(窄門咖啡店的留言本,裡頭的話好傳神喔,我的肝應該早就爆完了 XD)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平等里亂亂走

20090412,天氣晴

為了記取上禮拜太晚出發的教訓,這禮拜決定要早早出發。第一步,先把鬧鐘訂在六點半!一大早,鬧鐘響了……一點也不想早起,於是決定撥晚30分鐘,再睡半個小時……七點整,鬧鐘準時響了,當下又想繼續賴,乾脆把鬧鐘再延後一個小時……就這樣一直賴在床上……最後,總算有比上禮拜早出發。 ><

今天預定的行程是:

搭公車―→聖人瀑布―→平等古圳―→清風亭―→新圳頭山―→取水路,接內雙溪古道―→擎天岡―→冷水坑―→搭公車下山

但是,公車過了聖人橋之後,就直接開到終點站「平等古圳起點」,中間根本沒有「聖人瀑布」這一站,既然一開始就沒有到達預定行程,我索性就亂亂走,於是行程變成這樣:

搭公車―→平等古圳起點站―→鵝尾山―→清風亭―→新圳頭山―→礁瑪古道―→單攻竹嵩山(本來要走竹篙嶺古道,遇到一群警戒的水牛,只好回頭)―→擎天岡―→涓絲瀑布―→搭公車下山

鵝尾山是之前完全沒走過的路,這次是看到路旁有指示牌,就跟著指示牌走。高度只有523公尺,山勢很平緩,所以上稜之後要走一段又平又長的路才抵達三角點。因為開發得很早(應該是吧),所以從外雙溪這頭上去,基本上是走在竹林裡,一片片的竹林都是居民耕種的田地,山上也可以發現先民遺留的駁坎。

礁瑪古道上擎天岡這段山稜路也是我第一次走。這附近大約有三四條古道,四通八達。之前因為溯溪從這裡撤退出來,才知道原來平等古圳這邊有這麼步道,於是興起來走這些古道的念頭。之後,約了朋友從清風亭上新圳頭山,結果遇到下與,便從內寮出去。因此,今天最大的心願是走到擎天崗,因為我想知道古道的入口究竟在擎天崗的哪裡――擎天崗去不少次,卻一點也沒有發現古道的位置,因此很想弄清楚――原來礁瑪古道的入口,是在擎天崗往竹嵩山的步道上!

【心得】

▓下次真的要早點出發啦,不能再偷懶了!

竹篙嶺古道的路跡有不太明顯,而且和牛群踩出來的路徑交錯,下次如果要走得多準備資料,查清楚路徑。

天氣太好,擎天崗上人潮眾多,好像逛夜市……擎天崗還是不要太常來。

▓已經想了好久,每次都沒走成,下次一定要走完內雙溪古道,看看內雙溪古道是從擎天崗哪裡出來!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烏來山連走大桶山,出忠治部落

走在瘦稜上,萬一失足墜落,該怎麼辦……

果然,人想耍懶的時候,什麼藉口都想得出來。賴床許久、龜縮猶豫好一陣子之後,終於順利成行,走完才發現,紀錄上所說的「瘦稜」不過就是路窄了一點,小心走就可以通過了,危險性不高,真不知道自己在怕什麼!

這條路線總得來說,就是:前半段很陡,後半段很累(因為都是階梯),但是最美的在中間!也就是說,不管從哪一頭進去,想看到最美的地方都要又陡又累!話雖如此,這條路線的休閒娛樂指數也很高――烏來山的入口在烏來公車總站,可以泡湯,大桶山若從四崁水山出來,則有桂山電廠的冰棒可吃,可謂「冷熱皆宜」!

幾年前和Lu去過一次,不過因為速度太慢,上到烏來山便原路折返,打道回府。這次因為出發甚晚,抵達登山口已經中午了,所以上到大桶山之後,便放棄四崁水山,從忠治部落出來。因為不想摸黑,沿途也沒什麼休息,各個點都拍張照片就走,所以花的時間比預計中的6小時快了1個多小時。(不過,下次還是要早起,並且早一點出發,趕路不是我的強項啊……)


本次最大的收穫是:
1. 烏來山到大桶山之間的森林很美,走起來很舒服。但是從妙心寺陡上烏來山那一段我不想再走了。
2. 大桶山山頂的指示牌寫著「往烏來駐在所」――很想知道烏來駐在所到底在哪裡?還有日據時代的任何遺跡留下來嗎?
3. 接近忠治部落的地方,有個指示牌寫「往四崁山水」,寫錯了,應該是:往四崁水山!(我幹嘛跑到山上來校稿……)


⊙摘要:
大坪林捷運站―(公車,1小時)→妙心寺―(陡上,1.5小時)→烏來山―(1小時)→大桶山―(5分鐘)→大桶山東峰―(1小時)→忠治部落―(產道,步行,30分鐘)→新烏路忠治站

⊙Note:
1. 妙心寺到烏來山,陡上溼滑,穿雨鞋較好。如果是反向下坡,雨天的話會很難走。
2. 大桶山山頂要往大桶山東峰,路徑往北,會經過氣象局的無線電中繼站。
3. 從大桶山東峰叉路口往忠治方向,一路下坡,大都為枕木步道,走起來感覺有點累。
4. 如果只想登頂大桶山,可直接從忠治部落上。但如果是搭公車的人,要先踢那段產業道路上到登山口,就有點累了。


⊙詳細行程:
2009/04/04,天氣:多雲
10:30大坪林捷運站搭新店客運烏來線
11:30烏來公車總站旁的妙心寺出發,登山口為水泥石階,有2間流動廁所。走完幾階的水泥階梯後,轉為泥土路,緩上坡的腰繞,沿途有水管。
11:35過藍色大水塔之後,遇一叉路(左側有一老舊的白色柱子),取右陡上叉路。左叉路為腰繞路的延伸,比較大條,不知通往何處。此後為一路陡上,落差較大的地方皆有繩索(但有點老舊)。
12:42右側有展望,可眺烏來市區和幾座山頭。
12:52左側有展望,可見大桶山平緩的山勢,以及山頂的鐵塔。
12:57抵烏來山山頂,無基點,海拔820公尺。之後沿稜走,上上下下,有一段為腰繞,雖然路徑不大,但明顯、好走。
13:35老舊的白色指示牌:距大桶山2.8公里;距烏來山?公里。此後緩上坡,森林茂密,走起來相當舒服。
13:51老舊的白色指示牌:往大桶山0.5公里;往烏來山2.8公里。從上一個指示牌走到這個指示牌只花了15分鐘,但是里程數為1.3公里,我不認為我有走這麼快,應該是指示牌有問題……不過,這段路真的很好走。過烏來山之後,一直到大桶山這一段是整條路線最美的。
13:57抵達大桶山山頂,海拔916公尺,三等三角點。在略作休息,吃掉一包餅乾(2塊花生心酥,這是這次唯一帶的食物)。這邊的指示牌寫著,走過來的那條路通往「烏來駐在所」――可是我剛剛來的時候,沒有發現任何遺跡啊?是我走太快嗎?連個駁崁都沒看到……


大桶山的三角點南側有一路徑,應該可直接下到忠治部落。三角點的北側也有一條路徑(和烏來山過來的路徑連成一直線),比較大條,是為主要步道,旁邊還有一個氣象局的無線電中繼站,從這裡大約五分鐘可到達大桶山東峰叉路口。
14:13大桶山東峰、落鳳山(羅宏山)與忠治叉路口。烏來鄉公所這裡立有一張地圖和通往各方的木製指示牌。大桶山東峰其實就在旁邊,走過去不用1分鐘。
14:16大桶山東峰,有一總督府圖根補點。拍完照之後,回到叉路口休息,吃掉另一包餅乾(這次只有帶兩包小餅乾,下山再吃大餐!)
14:24從叉路口往忠治方向下山。從這裡開始是一大片柳杉林,一路陡下。後面為枕木步道。
14:41叉路口,樹上釘有藍天隊的小指示牌,右側也有鄉公所立的木牌:右下通往桂山路;左直走通往忠治,取左。
14:48過石壁,此處有紅色的牌子寫著:危險路段,請快速通過(側邊有很粗的繩子,兩側都有灌木,走起來沒有暴露感,感覺沒有很危險)。右側開闊處可見山下的房屋。走這裡竟然飄起雨滴,還好之後還是沒下大雨。
14:51右側有「豆腐岩」的解說牌,路徑可看到一大塊一大塊的豆腐岩,相當有趣。之後會變成枕木步道,還會經過往四崁水山的叉路口(不過,沒有鋪上枕木,路徑較小,一般人容易忽略),過此叉路口,步道離開稜線,轉為之字型下坡。
15:35抵忠治登山口。從這裡接上產業道路,取右往山下的方向走。
16:09抵新烏路忠治站,剛好來了一班公車,便搭車回大坪林捷運站。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東京鐵塔與101大樓


去年和日本來的朋友一起去爬玉山的時候,聊到「東京鐵塔」。住在東京的山友說,四年之後會有一個新的東京鐵塔(忘記她說的是把舊的改建,還是蓋一座新的),到時候去日本玩的話,可以去看看。

「但是,我自己也沒有上去過東京鐵塔。」日本朋友說。

「我了解!就跟我們住台北的,也都沒去過101的觀景台一樣。」我說完,便和日本朋友相視而笑。

我這才了解,原來不是只有我不熟悉我所居住的城市,連日本人也一樣啊。而且,下山之後問起身邊的朋友,有去過101觀景台的幾乎沒有。

大概是因為大家都認為那是給觀光客去的地方吧。況且,收費極度不合理,一點也不想去浪費錢!

「隨便上個陽明山,看到的都比101看到的更高更遠,幹嘛去呢?」有個朋友這樣回答我。我同意朋友說的,101大樓高度為五百多公尺,大屯山脈超過一千公尺,展望自然是比較好。

但是,我最近有了新的想法。

每年過完年、忙完書展後,我總會想離職的事,總想著,應該離開台北了……我待在台北的時間,已經遠超過我的出生地。即使如此,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台北人,也不認為自己會在台北終老。

一想到要離開台北,我就又想到,自己對台北根本一無所知,就這樣離開的話,豈不枉費了我待在台北這麼久?要知道,台北的居住環境品質之差的……

所以,我有了「要好好認識台北」的想法。因此,那些有名的景點或美食都要一一親身去體驗,這樣,我才知道這座城市的美好與醜陋,才知道台灣的首善之都的真實樣貌!

那就這樣吧,今年是「吃喝玩樂@台北」行動年!

附註:其實,我去過101的觀景台(不是自己付錢去的,是陪朋友去)。黃昏的時候,站在透明的落地窗前,看著天色漸暗,腳底下的街道和住家的燈火一盞盞亮起來,看著自己每天騎車上班所經的橋、十字路口……很感動,覺得台北很美。(結果,朋友說他懼高,要早點下去orz)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阿里山火車之旅(美景的真相)

要離開阿里山的一個小時前,與一位到處旅行的人聊天。這位神祕人士自己一個人開車到處旅行,目前的興趣是畫油畫。

他問我,這三天下來,覺得阿里山最美的是什麼?只能選三個。我直覺的回答他說:日出,火車和森林。

這三個答案應該和許多人心中的選項一樣,因為阿里山是個森林遊樂區,會有「森林」這個答案是理所當然,特別的是,這座森林遊樂區有行使火車,而且鐵道工程有多項特殊設計,自然也會雀屏中選,剩下的,因為這次我只有看到日出,沒有看到雲海和晚霞,所以只選了這次親身經歷的。

日出、雲海、登山火車、森林、晚霞,稱為「阿里山五奇」,也就是阿里山的五大特色,這趟旅程很幸運的看到了不少。雖然這些在爬山時經常遇到(登山火車除外),但阿里山的這些美景的確是名不虛傳。
3月10日清晨,我搭祝山線火車前往看日出。據說是連續四天以來的第一次日出,萬里無雲,玉山山脈清晰可見,而且還積著白雪,很有北國的味道。約莫六點半,太陽從玉山北北峰附近升起,因為是全台最高峰所在的山脈更覺得氣勢驚人!也因為剛剛從那附近登完山回來,特別有感覺!

最令我吃驚的是,太陽早就已經從地平面升起了,只是被玉山山脈擋住而已,也就是說,在祝山觀景台看到的日出其實並不是日出,而是:太陽從玉山山脈後面冒出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天文學上嘉義地區的日出時刻是6點12分,但在祝山看到太陽冒出頭來卻是6點33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天色已經大亮,太陽卻還沒有出現(以往在山上看日出,都是天色很黑,然後慢慢有紅光、紫光、藍光等變化,然後太陽開始冒出來,之後,天色才整個亮起來)!

這個發現讓我印象深刻……


接下來說說「火車」。以前大家都說阿里山火車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登山火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世界上還有很多登山火車,要比大小也很多比法,各有千秋。但是對台灣來說,阿里山應該可以說是第一的登山載客火車!其中最有特色的莫過於螺旋式的繞爬獨立山,以及之字型折返登山(俗稱阿里山火車碰壁),親身坐在小火車裡感受,的確很不一樣,對於前人在工程上的設計也會由衷的佩服起來。

另外,在沼平派出所附近,看著火車穿過盛開的粉紅色櫻花叢,真的很美!難怪每年櫻花季,這裡都要擠得水洩不通……


第三個是「森林」,說到這個,感觸就更深了!原來阿里山的森林根本不是原始森林,而是人造林,而且種的還是日本的樹種――日本柳杉!

我其實不太喜歡人造林。以前更是討厭人造林,因為人造林的出現往往就表示這個地區曾經有人為干擾過,而這個人為干擾通常就是伐木。也就是說,人造林裡那些一棵棵再種的樹,其實千年老樹們的墓碑!

我怎樣也無法從那麼沉重的死亡中感受到美。我總是想,如果這裡沒有伐過木的話,觸目所及就都是一棵棵的神木……如果沒有伐過木的話,一座山裡不會只有十幾二十棵神木,而是滿山遍野全都是參天的巨木……



這幾年下來,在這樣的矛盾中,我的想法慢慢有了改變。

柳杉其實很無辜。他們不過是被人類種到某個地方,他們只是想安身立命,只是想在泥土裡紮根,好好生長。在日本,巨大的柳杉也經常被視為神木,就像我們把檜木視為神木一樣。

我所無法接受的,其實是「過度砍伐」這件事本身,而不是「氾濫的人造林」這個業果。認清楚這一點之後,我於是可以在柳杉林裡放慢腳步,試著去解讀雲霧在林中所留下的謎題……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裡的巨木步道總共可以看到36棵檜木,他們都散布(殘存)在人造林裡,就像漂浮在廣大的柳杉海一般,走在其中,一棵一棵的看,感觸分外深……

以上,就是我的所看見的阿里山美景。真相只有一個,但是感受可以千變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