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龍洞貓屋攀爬記


↑我的傳攀裝備


時間:2007/12/02,龍洞貓屋
路線:Fillet Show,難度5.8,長度13m

雖然之前也斷斷續續練習過傳統攀登,不過,這次爬Fillet Show這條路線,感覺是真的自己獨力爬完的,讓我有種對傳攀上癮的感覺。

開始之前,我為自己打氣,希望自己充滿勇氣。如果不去嘗試,不去實際行動的話,我一定會停在原地踏步,花大錢買的裝備也會哭泣的!再說,我沒有車子,沒有經驗也沒有實力,來龍洞的機會都是賴著前輩當跟屁蟲,所以更要珍惜每次到龍洞的機會,好好把握才是!

抱著這樣的心情,我開始爬貓屋這一條難度只有5.8的Fillet Show。這是一條內角路線,也就是兩岩面呈大約九十度交角的路線(可以想成是一本在你面前打開的書那樣,英文是dihedral,也叫做open book)。不算太難,但是對於要以傳統來攀登的我來說,算是挑戰了。


↑準備攀爬,photo by FOXHAN


不過,這次我不太緊張,抱著能爬多少算多少的心情去面對,因為如果真的爬不上去,隨時可以喊停,前輩們會幫我收拾殘局。這樣讓我放心不少。

路線一開始很簡單,不太需要架什麼確保點。但是真正的內角地形出現時,我發現自己不太會應付。我知道爬內角的原則:把兩腳劈開站在兩面岩壁上,藉由左右兩邊岩壁的推力,將身體頂住,雙腳張得愈開,身體就愈穩。這應該可以算是一種平衡技巧,如果掌握得好的話,其實不需要花什麼力氣。

但是我顯然掌握得不太好,大多是一邊用手撐著,另一手快速的放cam。最後大概take了三次才爬到頂,中途還掉了兩個cam和一個勾環,真是該死!而且,觀察路線的時候,我以為空出左手的機會比較高,所以小號的cam都掛在左邊,但是真正爬了之後,才發現大部分都是用右手作業,搞得手忙腳亂的……

路線頂端是一個平台,有兩個極為可靠的anchor,事前已經和前輩確認過,這是可信任的固定點。我用快扣掛上那兩個固定點之後,就把主繩掛上去,完成這次的攀登。

下來之後,前輩告訴我最好還是自己再加設一個確保點,這樣比較保險。而且我身上的裝備足夠,那裡的地形也允許再放置cam。(後來前輩爬到這裡的時候,補上一個固定點)

前輩的謹慎讓我印象深刻,爬岩果然是要小心為上,步步為營!下次自己在處理anchor的時候,千萬千萬千萬不能大意,尤其我架完之後,大家都會用這條繩子上上下下,是相當大的責任。

我在架設系統的經驗和能力都相當不足,經過這次練習,讓我增加不少信心,不過還是要多多練習,這次花了相當的時間,也猶豫很久。所以,要多多加強這方面的技巧,尤其是安全上的考量。下次應該先在地面好好練習,不要上去浪費時間。攀爬之前,也應該確實的規劃,不能上去再東想西想……



↑這次爬的路線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不是我的錯



最近認識的新朋友說,喜歡自己工作的人很幸福。朋友因為不喜歡他的工作,所以毅然決然放棄一切,遠走他鄉來到台灣,專心玩自己喜歡的攀岩。他問我,喜歡目前的工作嗎?

我很喜歡編輯的工作喔。我告訴他。

只是,不太喜歡目前的一些狀況。

是什麼狀況呢?

簡單的說,就是我必須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書,而有些書,我認為應該要出版的好書,公司認為沒有市場而棄之不顧。

大概是這樣的狀況。舉例來說好了,有本書叫做《不是我的錯》,我目前看到中文版至少有13刷。這是一本內容很嚴肅的書,探討校園暴力以及世界的戰爭等(事實上,可以延伸到很多面向,深度也很深),整本書的插圖相當簡單,相對於那些華麗精緻的繪本來說,設計十分樸素。我問同事說,你覺得我們公司會出這樣的書嗎?同事說不會,而我也是如此認為。

但是,這是應該要出版的書。同事這樣說。

對,這就是我目前遇到的狀況。我的公司從來沒有出版過這種我們覺得應該出版的書。當然,商業的考量很重要,畢竟大家都要生存,都要賺錢來餵飽肚子。但是,是不是可以穿插幾本這樣的書呢?至少讓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們還有一點理想!我們想給台灣的孩子一些什麼!

我總覺得,賺一點錢,同時堅持一點理想,雖然很難但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這不正是我們做出版真正的挑戰嗎?悲慘的是,目前還看不見這份理想在哪裡。身邊可敬的同事好像都為獲利忙得手忙腳亂,為進度忙得天昏地暗……,彷彿堅持理想這件事,就像那本書說,不是我的錯!

這就是連日加班,以及歲末年終的工作感言。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生命,既悲傷又美好

你知道他的事嗎?我打電話問很久沒有聯絡的朋友。

知道啊。別人跟我說他走了,我還傻傻的問說,走了?他要走去哪裡?

我想,朋友說的應該是一個笑話,但是我沒有笑,而是對著電話哭了起來。之後,我們兩個就分別在電話的一頭沉默,不知道要說什麼。我跟死去的朋友不並熟,大概僅於叫得出名字。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悲傷。從早上聽到消息,一整天都恍恍惚惚的,心裡好像有個什麼東西,忽隱忽現……直到我打了電話,那個東西突然明顯起來,變得十分巨大。我那時才明白。

好想哭。

沉默愈來愈愈久,我們兩個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朋友的死對我來說就像一句未完成的句子不知道接下來該是逗點停頓還是句點結束還是加冒號說明還是還沒結束的刪節號

我以為自己會從這個事件得到什麼領悟,但是,什麼都沒有,我的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拿這個事實怎麼辦。

當天中午,一位朋友過來一起吃飯。他帶了美麗的餐墊,上面有精采的猛禽照片。一對蛇雕叼著一條長長的蛇,正打算餵食巢裡的寶寶。生命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生命的死去,卻餵養了另一個新生命。生命從死亡開始。

所以你要保重自己喔。

電話那頭,朋友很用力的說。我吸著鼻子回答他說,嗯。

其實,我也想對他說這句話。

活著,也許有時候會遇到困難,也許會辛苦到想放棄生命,但是,請為愛你的人活下去。即使現在沒有人愛你,也要相信,一定有一個愛你的人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

就算是為我活著吧!

謝謝曾經對我這樣說的朋友。也請你放心。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山裡的影子

第一次在山上看到雲的影子投影在山坡上,十分驚艷。天上的雲隨風飄動,投影在山頭的深綠色剪影也在山稜與河谷之間留連。我像是和翱翔於天際的鷹鷲,分享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

之後,我開始迷戀山裡的影子。枝葉的,花草的,偶然越過山頂的蝴蝶……這些黑影全都對著我耳語,說著除了陽光之外的,另一個故事。

然後,山的影子也來了。在太陽剛從山的另一邊升起時,雲海之上也浮著一座藍灰色調的大山,像是呼應著那金黃的萬丈光芒。日落時分,七彩的水平線上也會升起另一座山,在東邊靜靜的等待著星子從雲海之中探出頭。

所以,我們也來了,也把自己的影子留在山裡。隨著地球的自轉,隨著日光的推移,曬乾之後,醃漬成記憶。

老了之後,好下酒。不知道哪位詩人這樣說過。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山上巧遇掃把星

2007.11.17,20:00~21:00合歡山莊

話說這一天我們爬完合歡主峰和東峰,晚上在合歡山莊閒聊打發時間,大家吵著要去外面看星星。

今天是上弦月,略成彎狀的月亮還高掛在天上,這時候的夜空應該是月明星稀吧。我心裡嘀咕著。而且還冷得要命……

走到寒風呼呼的外面,媽呀,路燈、廁所的燈、山莊的燈……燈火通明啊。天空只看到牛郎、織女、天津四等等幾顆明亮的一等星。完全不是滿天星斗的浪漫景象。

我們沿著公路台14甲線往花蓮方面,大約走到合歡尖山登山口附近。站在這裡,路燈和廁所的照明剛好沒那麼刺眼,人背對著山莊,正好可以看見仙后座所在的北方天空,以及屏風山上方的東方。

站了一會兒之後,隨著眼睛瞳孔放大,星星也愈來愈多,連銀河也看得見了。

大家開始認起星座。W形的仙后座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北方夜空的指標星座,從這個星座延伸找出北極星也是簡單的事,因為國小自然課就學過了。接著是東北方的英仙座,這個星座不太好認,對於新手來說,沒有指示光束的話,光憑口述一定會指鹿為馬,所以就連同仙女座、飛馬座一起省略,直接跳到耀眼閃爍的「昴宿星團」。

昴宿星團又叫「七姊妹」。像一串閃著藍光的葡萄,很好辨認。在這星團附近的紅色亮星便是金牛座的主星畢宿五,大家很快就認識了這隻橫躺在天上的獨眼牛。這時候,已經來到東方天空的範圍了,獵戶座正從屏風山升起。這位披著獸皮披風的獵人,正字標記便是腹部那三顆連排的腰帶,一眼就認得出來。當然囉,五邊形加小三角形的御夫座也是入門級的星座……

「天上有雲耶!」站在我身後的B這樣說。這位同學根本是沒跟上我們認星座的進度,完全是自己看自己的。此刻,我們正進入認識星雲的討論……

「別傻了,現在萬里無雲耶!」

「你看到的是銀河吧,那裡用望遠鏡看,一點一點的都是星星喔!」

「你是高山症發作喔?」大家開始吐他槽。

「你看到的應該是星雲吧。是不是一團霧霧的?」我試著安慰他。

「我真的有看到,而且形狀很好玩。」B無辜又認真的說。雖然我不太相信,不過,用肉眼看過去,的確是可以看到一團白白的東西。

我記得英仙座的主星附近並沒有那種東西啊,難道是我的印象有誤?於是,我借用B的雙筒望遠鏡看了一下。耶?真的有東西!而且是一個正圓形的白色霧狀物。這種形狀不太可能是雲朵,而且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也沒有變形,應該是星體沒錯了。我一直以為英仙座值得注意的地方只有「大陵五」這顆變星而已。看來得好好充實一下我的天文知識了,下山之後再請出Google大神幫忙吧。

這個奇怪的星體又圓又白(用望遠鏡看),感覺很像一團棉花,正好位在英仙座主星的位置。用肉眼觀察的話,則是隱約可見一團白色雲氣,但無法辨識出圓形(至少我不行,因為眼睛近視且重散光)。

「可能是星雲吧。」既不是恆星,也不是行星,最合理的推測就是星雲了。我認星星的功力也只到這裡了,「回去之後再查查看。」

星期一回到辦公室,我上網一查,天啊!那個奇怪的東西是彗星啊!沒錯就是俗稱掃把星的彗星!

這顆彗星是17P/Holmes彗星,於今年10月底突然爆亮,成了肉眼可見的彗星。由於目前彗星所在的位置幾乎和地球、太陽成一直線,再加上彗尾一定是背向太陽,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彗星為球形,是一顆看不到尾巴的掃把星。

我竟然就這樣遇見我這輩子第二個肉眼可見的彗星!害我在電腦螢幕前,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感謝BUZZ啊,要不是有你,我們恐怕就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天文奇景了!)



彗星的基本資料:
http://www.cwb.gov.tw/V5/astronomy/Data/obser/2007sky/11_nov.htm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C%8D%E5%A7%86%E6%96%AF%E5%BD%97%E6%98%9F&oldid=5568006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九歌看了嗎?

Dear W:

這麼快又給你寫信,希望你不會介意。

主要是因為兩個偶發事件湊巧接連發生,讓我不得不想到你。事件一,一位朋友隨口說到他到要去看雲門的「九歌」演出。雲門今年的秋季公演是九歌,這件事我從網路上早知道了,倒是很久沒有遇到會去看雲門的人了,一聽到有人要去看舞,我這個「前雲門粉絲」心情突然有些激動起來。

事件二,在整理舊書的時候,意外發現一張夾在書中的票根,竟然是1993年8月13日雲門舞集的「九歌」票券。真是令人懷念啊!怎麼突然接二連三跑出來呢,這些和九歌有關的事?

「九歌」是雲門二十週年的特別公演,也是1991年復出後的第一個新作,於1993年8月10日在國家戲劇院首演。事實上,我應該有10張票根的,因為我一個人連續看了10場,其中有一場還是買最貴的票,1100元,坐在第一排。

這也是我第一次沒有和你一起看雲門的演出。我們約好一起上台北看的,兩人各買了10張票(所以有團體票的優惠)。結果,你卻放我鴿子,害我只得把你的那疊厚厚的票退了。

這齣舞劇與之前的薪傳、我的鄉愁我的歌、紅樓夢等作品不太一樣,比較抽象,不是那麼直接易懂。創作者想傳達的意象也超出我當時所能理解的,所以並不是很喜歡(結尾部分的燈河倒是很不錯)。不過,舞台設計的確是讓我大開眼界,比起以往那些舞作要彩色得多,也華麗許多。

九歌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山鬼」,尤其喜歡吳義芳跳的山鬼。充滿了無邊的孤寂和哀愁,張大了口,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你說過,要當一輩子的雲門之友,有生之年都要贊助雲門。我以為我也會守住這個承諾,但這一回卻換我放鴿子了。

當我的生活重心慢慢轉移到山上之後,就很少進出戲劇院了。最近一次看雲門的演出,是去年的「風・影」。不過,我已經駑鈍到無法產生共鳴了,只能對著結尾的黑洞瞠目結舌。

那天晚上,我在節目單上看到你的名字。將贊助者的名字列印在節目單上是雲門之友最引以為傲的「福利」。我想起了你說過的話,沒想到你真的沒有黃牛。好傢伙!

雖然我現在已經不敢自稱是雲門之友了,不過那段和你一起南征北討,追隨著雲門全省巡迴演出的記憶,是刻骨銘心的(我不用說,你也知道那是我們之間最珍貴的回憶,我可是死也要帶走的)。

一直沒問你,九歌看了嗎?我想,你應該看過了吧。那些我們沒有一起看的,也都補齊了吧?

現在喜歡看別人在岩壁上跳舞的 E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世紀奇峰的世紀奇景

最近在整理舊書時,發現了一堆以前的筆記和相片,才發現以前真的發生過好多事!其中,一本小手札裡有一幅觀測海爾-波普彗星之後,憑印象畫下來的小圖,還很用心的塗上顏色呢。

海爾-波普彗星(Comet Hale-Bopp)是二十世紀的超級大彗星,發現於1995年,台灣地區最佳的觀測時間則是在1997年三月中下旬,不需要任何儀器,用肉眼就可看見。

人的一生中要碰上這等天文奇觀可不是容易的事,像哈雷彗星這種76年來一次的,出生的時間不對,搞不好你不懂事的時候它來了,下一次回歸的時候,你已經不在人世了。

那時候,往來的朋友都是愛跑野外的,所以便約了一起上山看彗星。我們選的路線可說是經典當中的經典:樂山車道。 這條通往軍事基地的車道位於觀霧地區,是展望聖稜線的熱門路線,開車可達,輕鬆愉快。

沿著水泥鋪設而成的車道蜿蜒而上,快到山頂時,我們把車停在路邊,一下車就看得見星星,天空相當清澈。

往聖稜線的方向望去,海爾-波普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大霸的上方飄蕩著,彷彿懸浮在黑色布幕上,又像在星海中泅泳。用賞鳥用的望遠鏡觀看,整顆彗星的所有粒子都在飄動,忽上忽下,忽遠忽近,讓人感受到一股奇特的生命力,彷佛置身外太空親眼看著彗星繞著太陽移動般……

大霸尖山這座世紀奇峰搭配著這顆世紀大彗星,真是令人永生難忘的奇景啊! (這奇特的景象還歷歷在目,轉眼之間竟然已經10年!!!)

山的記憶

山因為有太多記憶,便拿來滋養大樹,
山上於是長滿了一棵棵的大樹。
種出了興趣,山又養了一些花花草草,
連大樹上都掛滿了蕨類。

山玩得高興,就邀請風啊雲啊雨啊來看看他的創意。
樹長得又高又壯,綠蕨又多又密,花兒開出了彩虹的顏色,
大家都很高興,因為回憶有了新的出路。

樹的記憶太茂盛的時候,便落葉在地上,
蕨葉的記憶過剩時,就拿來塗抹孢子,
花兒也把記憶編織成果實,
山趕緊請季節來看,原來回憶隨著時間還會有新的變化。

河谷看了好羨慕,
山慷慨的請地震把土啊石啊樹啊草啊都送給河谷。
小溪說,送一些給大海吧,讓他也看看山的記憶。

=====================

最近在整理舊網誌時,發現很久以前寫的東西。

爬山爬得凶的時候,我好像滿腦子都充滿天真的幻想,
像是活在某種童話世界裡,就連寫下來的心情紀錄也充滿了令人愉悅的童趣。
這篇是在一場大地震之後寫下來的。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有一座山(2)


春天來的時候,那草正發著希望,滿山青翠如玉,
夏天到的時候,那花正盛開著青春,遍地五顏六色;
秋天過境的時候,那紅忙著別離,隨風浪跡天涯,
冬天降臨的時候,那白急著回家,行過萬水千山……

======================

最近又回去上繪畫課了,希望這次可以持續下去......
以前寫的這種藏頭藏尾的詩,大概再也寫不出來了。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Dear W:

最近因為有人問我攀岩繩的事,所以想到一些和繩子有關的事。這裡所說的繩子,是攀岩時綁在攀爬者身上確保安全用的繩子。當攀爬者爬到高處,萬一不小心摔下來,身上綁著的繩子會吊住他。

也就是說,這條繩子是攀爬者的生命保障。而攀爬者與繩子之間的連結,就要靠「繩結」了。這個繩結可以說是連結生命與安全的關鍵。我的教練告訴我,要打好一個繩結十分簡單,那就是:扎實好看。一個鬆散的繩結會在受力的瞬間被扯緊而滑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瞬間負載(shock-load)而導致繩索斷裂。

至於結要打得好看,是指繩結不能胡亂交叉或是糾結,因為這樣會導致整條繩索的強度降低。一條繩子打了結之後,強度會降低;結打得愈多,強度就愈低。很有趣吧?和我們的直覺相反,一般總是認為結打得愈多,繩子就會變得更強。

總而言之,繩結要打得美美的,才能發揮最佳的效能。在開始攀爬之前,要用心的打好繩結,才能進行冒險。

嗯,耐心點,快要講到重點了……

那天,我和朋友討論到繩結。那時我心中有了個頓悟,那就是,從小到大,我的人生當中有好多個「結」都沒有處理好,所以走到了現在,變得十分不順暢,甚至阻礙了我的前進。 比如說我和爸爸的互動、我和媽媽的相處、我和同儕之間的關係……

總歸來說,我和別人,以及我和自己,這個兩個結我都打得相當糟糕。為什麼會搞成這樣,我想,原因十分錯綜複雜,畢竟我已經超過三十歲了,光是從時間來看,就已經長得令人失去耐心了。不過,時間愈久,那些結的影響就益加明顯。

我想,大概是到了不得不解的時候了吧。這並不是我已經下到深井的底部,準備好要往上爬了。並不是那種處於往上的正向曲線發展階段喔。而是,某一天晚上,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因為一件事情被父親痛斥一頓的情景,當時我一句話也沒有說,也沒有哭,面無表情,但是心中十分憤怒。

我發現,原來我一直到現在都還在生爸爸的氣。我之所以討厭和別人發展關係,之所以習慣拒絕別人的好意,純粹只是因為心中的那個我還在鬧脾氣。

靜下心來想,又發現,我的生命當中,類似這樣的結,大大小小還不少。這些打得不漂亮的結造成了現在這樣個性彆扭的我。我想,你一定感同身受。我記得你曾經說過你無法真正了解我,時常不知道我在想些什麼。

只是想,也許我可以有不同的發展吧?這樣彆扭的我,看樣子就只能走到現在這樣的地步了。如果,把過去那些結重新打理好,我會變成怎麼樣的人呢?我想確認看看

也許,我會對自己更坦然。也許,就能讓你真正的了解我了。

至於我們兩個之間的結打得如何呢?我想,是很不錯的唷。因為你,即使不在我身邊,也總是能給我支持的力量,增加我的生命強度。也許這個結並不完美,但對我來說卻相當、相當重要

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漂亮的結。會一直留在我的生命繩索裡。

寫信給你,是想讓你知道這件事。

E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桌曆入選記

前陣子收到登山會印製完成的桌曆。設計得不錯。

我的照片安排在六月。是十分恰當的月份,因為那是端午節前後上雪山的途中拍的。每年的這個時候,雪山的杜鵑花會從海拔兩千一路開到三千八百多的主峰山頂,花色由艷紅色,粉紅色到白色一應俱全,是雪山絕不可錯過的經典美景。

寄照片過去時,並沒有特別註明拍攝的地點和時間,桌曆上的說明介紹竟然一點也沒錯,編輯小組真是專業且用心啊!

本次桌曆的主題為「山徑逍遙」,內容主要是「細說山與人之間的美妙互動」。那時候,總召集人給我指示是:「照片中要有人和山。但是人不能太清楚,要不然會變成人物寫真集。」至於山?當然也不能不清楚,因為本會是登山社團啊!

這個題目對我來說挺難的。雖然拍了一些山的照片,不過,通常不喜歡有人入鏡,所以大部分連個人影也沒有。就算有人,也都是當個比例尺,做個紀錄罷了,並沒有刻意去捕捉人與山互動的感覺。所以,我拍的山景大部分是這種:

當然,也是會拍一些人物照,畢竟難得上山,總要留點紀念,所以拍到有人的部分,大多是像這種以人為主的寫真鏡頭:

「因為設計的關係,構圖一定要橫的喔,直式的照片不予考慮。」朋友這樣告訴我。啥?還限制只能橫式的構圖,真是傷腦筋啊……。找了很久,能符合這次桌曆主題的照片真的不多,寄了幾張過去,很榮幸竟然入選了!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經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印刷品,即使如此,看到自己的照片印刷出來,還是有種「這真的是我拍的照片?」的異樣感,當然囉,興奮是一定有的!

總之呢,2008年桌曆編輯小組辛苦啦!有需要的人也歡迎洽購喔!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抓不到、踩不住、撐不久

(2007.1027、28天然岩場求生記)

這個週末到大砲岩和龍洞爬岩。已經很久沒有爬岩了,攀登能力早已退回原點,膽子也萎縮到在岩壁想喊救命!

大砲岩的狀況比較容易掌握,因為岩壁不高(大約5、6公尺高),直接架好繩爬top-roping。只是,一進去那幾條路線對我來說都太難了,每一條都找不到抓得住的手點,腳點也不會踩,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吊死狗(hang-dog)。

不過呢,還是有好玩的地方喔!那就是自己架繩。以前爬岩都是靠別人去搞定系統,自己在下面等繩子放下來。這一次只有我和Fox先到岩場,所以由我們自己架繩,fox可能不知道,我從來沒有真正自己架過繩啊。以前的練習都有經驗豐富的人做最後的品管。這次是玩真的了!

所幸,這邊的岩壁都已經打好化學管了,只要用無鎖勾環、sling、快扣、有鎖勾環等就能架好繩子。老實說,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就是把東西掛到化學管裡就是了(但還是有些細節要注意)。雖然很簡單,不過我還是搞了很久。反覆確認勾環有開口相反、上鎖、sling有放好……。用自己架的繩子爬,果然很有成就感(雖然剛開始還是有點擔心)。

後來月旦小姐也趕來了,我們三個人奮戰到太陽落到觀音山山腳下,然後散步到新北投吃拉麵,真是讚!本日天然岩場的結論是:(手太短)抓不到、(腳點很爛)踩不住、(力氣不夠)撐不久



隔天,又和P小姐到龍洞爬傳統攀登。從去年上完傳統攀登的入門課程之後,就全還給教練了。到頭來,只花大錢買了一堆設計精良的ㄍㄟㄒㄧ。

「星期日到龍洞爬傳攀喔。」P小姐在MSN上這樣說。

「好啊,那些ㄍㄟㄒㄧ也該晒晒太陽了。」我說。而且我也很懷念龍洞的海潮聲。

就這樣,我們兩個人搭公車到基隆,再從基隆搭上往福隆的公車,在龍洞下車,然後徒步到龍洞岩場的「訓導處」。

「這條路線(的難度)5.7,你要不要leading看看?」P這樣問我。

「好啊。試試看。」我假裝鎮定的說。

P原本要我leading一條5.6的長路線,大約23米高,很靠近海。我抬頭一望,媽呀!好高啊,遠遠超出我平常在人工岩場習慣的高度,我連忙說不要。完全被路線的長度打敗了……。5.7這條路線,雖然心中也很畏懼,但長度短很多,看起來大點很多,我想應該可以吧!

聊完天,準備妥當之後,我就勇往直上了。結果,勉強塞進去一個friend之後,我就不行了,完全不知道要怎樣繼續往上爬。摸上摸下,就是找不到手點。其實好的手點就在上面一點點,因為是先鋒,我不敢放開身體做出動作,所以就一直停在第一個點,一副貪生怕死的龜樣。雖然高度不到3米,但如果不小心摔到地上,還是會受傷的——

「我為什麼要來這種地方,挑戰自己怕死的恐懼極限呢?」我在心裡哀嚎著。

最後,撐不住了,只好下來。

「你要不要從旁邊上?應該比較簡單。」P小姐好像對每個人都很有信心,真是個善良的人。

「好,我再試試看。」雖然很怕死,但是既然來了,總不能什麼都沒爬就回去了吧。

於是,我從路線的左邊上。第一步還是有點難,勉強放好第一個點,還是上不去。P建議我用人工攀登:直接拉第一點的快扣上。雖然勝之不武,不過像我這種初學的三腳貓,應該可以被原諒吧?所以就拉著快扣安置第二個點,有一就有二,放完第二點之後也爬不上去,所以又拉著第二個快扣進行偽人工攀登。掛完三個點後,必須要偏回原來的路線,因為再上去是光滑的over岩塊。我試了幾次,都不得要領……

「放棄吧,大概只能到這裡了。P在下面已經確保很久了。」我心中這樣想,「試最後一次吧!」

沒想到最後一次竟然成功了!過了這個難關之後,就簡單了,簡單到不放固定點也沒關係。基於安全考量,我還是放了一個friend。到頂之後,P要我確保她上去。於是,我開始準備確保——因為上頭已經打好化學管了,所以用兩個快扣自我確保之後,再加一個勾環,然後用豬鼻子進行確保就可以了。

我做這個動作其實沒有很熟練,不過,這次不會覺得緊張了。攀岩這種東西果然是要熟能生巧啊,累積經驗後,多了熟悉度,心中的恐懼也會隨之下降,也就不會手忙腳亂、忙中出錯了。

之後,由P進行先鋒、我爬second,完成了5.6那條長路線,然後利用旁邊的化學管垂降下來。這條長路線的確不難,沿途上去展望相當好,可以看到鼻頭海港的山頭,海風吹來相當舒服。雖然如此,上面有幾步我覺得如果由我leading,應該還是會嚇得上不去吧。

第三條,P試了Matt推薦的5.9路線。第一步有點難,連她有點ㄍㄧㄥ,最上面還有一個接近roof的地形,聽P事後說,的確需要一點勇氣。她沒有花多少時間就順利完成了!她下來之後,讓我試top-roping。試了一下,果然不行,於是便走原先第一條要試的5.7上去,果然我爬top-roping是可以上得去的。到了上頭之後,進行系統轉換,然後自己用雙繩垂降下來。

這次做系統轉換也熟練多了,以前練習的時候,總是緊張得手發抖,這一回鎮定多了。

爬完三條路線,天也黑了,我們又徒步回到台2線上,坐在公車站旁等公車。本日結論:技術體能經驗是傳統攀登的金三角!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2007賞鷹行程



2007九月的賞鷹行程(可參考Buzz的紀錄
2007.9.23
1630台北火車站與Buzz夫婦會合福記肉圓、米糕、進福鱔魚麵、莉莉水果店
恆春商工實習旅館……對面的小民宿。

2007.9.24
天氣不好,下雨,直接睡到自然醒去吃包子1000~1100凌霄亭
「三年九班「吃午餐恆春商工實習旅館休息「院子」吃晚餐。

2007.9.25
0630~1130凌霄亭(看到林雕1隻「海洋生活」吃午餐回旅館睡午覺
貓鼻頭「迪迪小吃」吃晚餐觀察陸蟹與竹節蟲0030睡覺。

2007.9.26
0530~1230凌霄亭(爆大量,幫忙記錄)「一杯咖啡」吃午餐台北。


2007十月的賞鷹行程
2007.10.13
0742高鐵台北站0918高鐵左營站(車資1490元)0945搭中南客運
1217恆春警察局對面下車(車資337元)到三年九班吃午餐
「欣欣機車行」租機車1343滿洲無極慈母聖宮(探路)
1444回到佛母山天印佛堂賞落鷹1745離開滿洲
1815回到恆春,到羅克提娜吃晚餐
2005抵南彎夏威夷的豬哥(假日每人每晚450元)

2007.10.14
0600凌霄亭中午先回旅館拿行李,搬到今晚的住宿點到南彎的「巴沙諾瓦」吃午餐
到佛母山天印佛堂的柏油路睡午覺、看落鷹繞產業道路、四處探路
到恆春吃鴨肉冬粉和滷味小菜
到南灣「阿飛衝浪旅店」(平日每人每晚400元)

2007.10.15
0548凌霄亭1130離開凌霄亭,到墾丁街上「瑪格莉特餐廳」吃午餐(真貴!)
鵝鑾鼻公園(機車停車費10元、門票40元)看鵝鸞鼻燈塔,走步道
回到南灣取行李到恆春還機車搭公車(1445的車班,車資337元)
1715抵左營高鐵站換到1730的高鐵班次1906台北高鐵站(車資1490元)

(三天共花費:6718元)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凌霄亭上之十大經典FAQ(5)



Q10.這種盛況真的每年都有嗎?

是的,這群鷹每年都會來,從古早古早以前就這樣了。


這亭上的人,有很多人也是每年都會來。有的一年來一次,有的一年來兩次(九月一次、十月一次),有的甚至會來三、四次,有的更是有空就來……。最厲害的是,有人在九月和十月兩個月期間,每天都會來,風雨無阻,除非碰上颱風過境——他們就是專業的數鷹人。

這裡會有密度這麼高的鷹群,是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恆春半島所在的位置,正好位於遷徙的路徑上,且南端縮窄,呈倒三角形,因此,沿著台灣西岸或東岸下來的鷹群,最後都會在這裡匯集,然後從鵝鑾鼻和貓鼻頭出海,也就是所謂的「漏斗效應」。

至於為什麼有人每年都會千里迢迢來賞鷹,應該是中了「鷹毒」的緣故。只要到了這裡,看到滿天飛舞的鷹群,晚上作夢也會笑!再加上蔡老師誠懇而認真的解說,幾乎一看成癮,再看成痴,通常隔年就會下手買高檔的望遠鏡,再隔年就會去敗一支大砲……


進階題:
QA-1.怎樣分辨赤腹鷹和灰面鵟鷹?

這兩種一起出現時,十分容易分辨:赤腹鷹比灰面鵟鷹小一號。除了體型的差異很明顯以外,赤腹鷹的剪影看起來身體很明顯,翅膀比較短;而灰面鵟鷹整體輪廓看起來翅膀長很多,身體則相對不明顯。

QA-2.真的可以分辨公鳥、母鳥,以及成鳥和幼鳥嗎?(不是乎嚨的吧?)

真的可以!資深的賞鳥人甚至可以根據羽毛的樣式以及生長狀況,分辨出鳥的年齡。

以下是簡單的分辨方式。首先,確定是赤腹鷹之後,就看腹部,腹部有斑紋的就是赤腹鷹幼鳥。腹部沒有斑紋的,就接著看眼睛的顏色:虹膜黃色的是赤腹鷹母鳥,暗紅色的則是赤腹鷹公鳥。

灰面鵟鷹也可以從腹部的斑紋簡單分辨出成鳥和幼鳥:成鳥的腹部為紋,幼鳥為紋。

至於你的能不能看見腹部的斑紋、眼睛的顏色,除了距離遠近和光線的角度之外,望遠鏡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影響喔!如果同一隻鳥,別人可以看到腹部的斑紋,而你只看到一副「鳥」樣——千萬不要怪自己的眼力不好,而是要考慮投資一部好的望遠鏡唷!

【先這樣啦,明年再見!】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凌霄亭上之十大經典FAQ(4)




Q7.牠們怎麼知道路?

這只能說,傑克,就是這麼神奇!一般認為,遷徙性鳥類會利用地形地貌、太陽(或月亮、星座)以及地磁來認路。


Q8.牠們吃什麼?

牠們主要捕食兩生類、小型爬行類及昆蟲等,例如:青蛙、攀木蜥蜴、蝗蟲等小動物。


Q9.怎麼算出總共有多少隻?

如果整群的數量不多,就一隻一隻數。如果是很大一群,通常會2隻一數、5隻一數或是10隻一數。如果是三、四千隻的超大群,通常就會以一小群為單位來數,這樣的單位小群通常是50隻或100隻,依數鳥人的經驗而定。這樣的數法一定會有誤差,會因為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而不同,也會因為取樣單位不同而不同(2隻一數會比50隻一數來得準確些)。當然,鷹群的飛行高度愈高、距離愈遠就難數;天空如果藍藍一片,沒有白雲襯托鷹群的黑點也不太好數……
如果是赤腹鷹和灰面鵟鷹的混群,數量少的話,就兩種分開數(這兩種飛在一起時,體型差異很明顯,一大一小)。如果數量龐大的話,就會數兩次,第一次先算總數,第二次就算數量比較少的那一種,兩數相減,就會得到另一種的數量。也可以借用計數器(counter ,可握在手中,圓形的那種),腦中數一種,另一種就直接按計數器,這樣的話,就可以同時算出赤腹鷹和灰面鵟鷹的數量。

實際數的時候,會先用望遠鏡找到一整群的頭和尾,確認這一群的範圍。等到鷹群盤旋完畢,要飛出去的時候再開始算,因為這時候鷹群的飛行方向一致,比較好算。數鳥時,也會記錄飛來的來向,以及出海的方向。另外,鷹群的行為也會加以註記,像是是否盤旋、鼓翅,身體特徵是否清晰可見等等。

根據資深且專業的數鳥人Corry表示,數鳥要有信心和耐心。有信心才不會愈數愈亂,有耐心才能數得準確。

而根據我個人的觀察,他們真的超神的!十幾二十隻的我還可以數得出來(五十隻以下,兩隻一數,這我還能勝任),他們那種看一眼就能說出525隻的這種功力,我只能說佩服了!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注意陸蟹,減速慢行!

記得第一次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看到「領角鴞穿越」告示牌時,覺得很新奇,大家終於開始重視我們對動物們所造成的困擾。然而,今年到墾丁賞鷹,看到「注意陸蟹,減速慢行!」的告示牌,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反倒覺得傷心。

我喜歡吃海鮮,不過偏好花枝、章魚等軟體動物,對於螃蟹等甲殼類就完全沒輒。也就是說,我不吃螃蟹肉,也不太注意螃蟹走路的樣子。

今年到墾丁賞鷹,很幸運的,C大哥帶我們去看螃蟹。秋天是牠們繁殖的季節(也是人們大啖蟹黃的最佳時機),這一天又剛好是中秋節,正值大潮,一堆螃蟹媽媽正趕著到海邊釋卵。

我們的第一站是港口溪的出海口附近。這裡有一種身體紅色的陸蟹,是港口村一帶常見的種類。我們沿著省道緩緩前進,不少螃蟹在馬路上橫行,一般行經的車子根本沒注意到這些小生物,毫不猶豫的直行而過。

我們看得膽戰心驚。這些螃蟹沒有紅綠燈保護,身體的硬殼對上人類製造的鐵輪,根本是以卵擊石。幸運的話,躲過了車輪高速的輾壓,不幸的話,就「喀啦」應聲嗚呼了……

逃過了奪命亡魂車陣之後,擋在眼前的,竟是一堵水泥高牆,完全不得其門而「上」,海潮不斷在牆的另一邊呼喚。螃蟹們被人類擺設的水泥護欄擋住了去路……

我們經常抱怨公路不夠快速、路面不夠平坦,為了安全,路的兩邊全都用水泥護欄密密的圍著。我們總希望可以更便利快速,節省更多時間,讓我們去玩樂、走進大自然。

然而,那些我們渴望接近、了解的,全都死在馬路上了。我們賺到了方便和快速,牠們卻失去了活命的機會,更甚的,失去了眾多來不及看到海洋的小生命。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香蕉灣附近,在水溝裡尋找螃蟹的蹤影。一靠近水溝邊,聞道的卻是臭味。溝渠水泥化已經破壞了溪流的生態,現在又加上汙染,整個環境全被人類搞壞了。更甚的是,為了歡迎更多的觀光客,於是將田野開闢成賽車場、跑馬場,不但奪走了鐵甲武士的家園,將生態環境切割的更零碎,螃蟹的繁殖之路也更加艱辛:先得爬過遼闊的賽車場(如果那附近還有可以居住的自然環境的話),接著是毫無摩擦力的水溝,要忍受又髒又臭的廢水,然後是大馬路,接著還有護欄……。

這一段路,原本全都是螃蟹的家園。人類為了自己的需求,不斷擴張、建設,強勢的剝奪了牠們的一切。牠們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對大螯,以及那與生俱來的繁殖本能。

我們從來沒有站在螃蟹的立場,看過人類所作的一切。研究螃蟹的劉烘昌學者說得很好:

以陸蟹相對於人的尺寸來看,一條25公尺寬的公路對螃蟹而言,可能相當於人類要橫越寬達500公尺的馬路,而1.5公尺高的公路護欄,對螃蟹而言,等於是人類面對高達10公尺高的峭壁。

「注意陸蟹,減速慢行!」如果你也看到了這個告示牌,也為螃蟹多想一點吧!

===============================


很幸運的,有機會看到抱卵的母蟹過馬路。看到可愛的螃蟹媽媽,挺著大大的肚子努力衝鋒陷陣,真是感動!

從中,也讓我發覺到,我們對於環境以及其他動物是多麼不公平。我們人類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生物,是不是也該負起更多的責任?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料理是為了帶給人們幸福

料理是為了帶給人們幸福。這句話是漫畫《中華一番》中,主角小當家的招牌口頭禪,也是這部漫畫的中心思想。

在恆春鎮上的一家咖啡店看到這句話,用毛筆工整的謄寫在長形的海報紙上,慎重的貼在料理台的牆上。一時之間,讓我心底升起一股暖暖的感覺……

當然不是因為我正好很喜歡這部漫畫(和動畫),也不是因為我是個極重視吃的人。而是受到主人那種將料理視為一件重要的事的態度所感動。

這家店叫做「一杯咖啡」,是今年去墾丁賞鷹時,C大哥推薦給我們的。店裡的料理屬於中泰混合,有宮保雞丁,也有泰式咖哩,每道菜都美味可口。甜點也很值得推薦,尤其是乳酪蛋糕,又香又濃,入口即化,吃一小口就有幸福的感覺。

這種令人幸福的感覺,應該是來自廚師的認真,以及老闆娘的熱情吧。是他們對料理以及來店裡的客人,那種真誠的歡迎,讓我們這群外地人在吃喝之際、談笑之間,充分感受到夏日陽光的燦爛,還有來自秋天的那股,自在舒服的風。

在四季如春的恆春小鎮,果然是冬天止步。

(有機會去這家店的話,要記得看一下,菜單上的飲料只有春夏秋三季,沒有冬天喔!)

凌霄亭上之十大經典FAQ(3)

Q5.牠們會呈人字形飛行嗎?

不會。牠們不會像某些候鳥那樣,有組織的成隊、有領航者。而是大家剛好一起出發、要去相同的地方,而飛在一起。(根據蔡老師的比喻是:像搭公車。搭上同一班公車的人,並不具有組織,也沒有leader)


Q6.牠們可以飛多快?可以飛多高?一天會飛多遠?

牠們的飛行高度與飛行速度,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地形(山地或平原、陸地或海上),氣候(陰晴、風向等),飛行方式(滑翔或鼓翅)……。因此,牠們的飛行與地形環境、氣候因子等息息相關,會因各種狀況而不同。

一般的說法是,飛行速度大約時速三、四十公里(大約囉!)。至於飛行高度,也是要看情況,一般的說法是數百公尺(硬要有個數字的話,大概是兩百至四百公尺這個區間)。

從墾丁出海之後,最近的一站是菲律賓的巴丹島,距離大約170公里,以時速30公里的速度計算的話,大約需要6個小時。這也可以說是牠們一天遷徙的距離——大約兩百至四百公里。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凌霄亭上之十大經典FAQ(2)



Q2.國慶鳥真的是國慶日當天數量最多嗎?

根據我們對鳥類的了解,牠們應該不會依著人類制定的日曆過活,更何況是中華民國的國慶日。至於是不是很巧合的,真的國慶日當天最多呢?根據歷年來的統計,並沒有這種正相關。

要看到大量,其實「天氣」是更重要的因素。要到墾丁賞鷹之前,最好先查詢天氣狀況,可以留意朝鮮半島、日本、台灣以及巴士海峽這一帶由北到南的天候狀況,尤其是颱風等惡劣天氣過後的「累積效應」,通常就是創紀錄的時候。


Q3.牠們從哪裡來?要去哪裡?

牠們主要是從西伯利亞、朝鮮半島、中國華北及華中等地南遷,要飛到菲律賓等南洋群島渡冬。牠們在北方繁殖,天氣變冷之後,則遷徙到東南亞渡冬,台灣是牠們遷徙時會經過的一個點(因此,在台灣稱牠們過境鳥)。

有許多鷹兒是今年在繁殖地出生、剛長好飛羽的「亞成鳥」(身上的斑紋與成鳥不同),進行一生中第一次的遷徙,經驗不足,容易遭遇不測。再者,遷徙過程中,如果遇到颱風等惡劣天氣,也會折損,更別提獵捕、棲地破壞等諸多威脅。一趟由北到南的遷徙之旅,其實是生死考驗。遷徙過程中的折損率可能高達三、四成。


Q4.遷徙既然困難重重,牠們為什麼要遷徙?

這是牠們因應季節變化所採取的生存策略。冬天時,因為北方氣候寒冷,食物來源不足,所以南遷到食物充足的地方。那為什麼不一直停留在南方呢?主要是因為,在食物充足的地方,競爭者眾,天敵也多,為了讓下一代能夠順利長大,於是選擇移到北方繁殖。於是,演變成南來北返的規律性遷移。

總而言之,就是為了要活下去,讓族群生生不息。

不過,對這些鳥兒來說,遷徙是牠們的本能,時候到了,牠們就會毫不猶豫的鼓翅啟航。我想,幼鳥應該不會問牠媽說,為什麼我們要這麼辛苦的飛來飛去……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賞鷹備忘錄:凌霄亭上之十大經典FAQ



「到墾丁凌霄亭賞鷹」這件事,對於台灣的普羅大眾來說,已經算是旅遊的基本常識了吧?不過,要賞什麼、怎麼賞等等基本認知還是不夠普及,所幸在凌霄亭上調查研究的專業人士,以及國家公園的保育及解說人員都相當熱心,會不厭其煩的為大家解答種種疑惑。

經常去的人一定會發現,有些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提及,就連我自己也是每年重複問這些「經典問題」,所以今年決定把這些常問的問題紀錄下來,明年去之前,好好溫習一番。

Q0.現在有落鷹嗎?(括號:現在是九月)
請不要再問九月要去哪裡看落鷹,哪裡都看不到啦!
「落鷹」是灰面鵟鷹(又名灰面鷲)特有的現象,赤腹鷹的落鷹並不明顯;而灰面鵟鷹要到10月才開始過境,所以想「觀落鷹」請等到10月再來,感恩諸位大德!(附註:賞鷹年資超過三年者,禁止發問這個問題。此題榮列2007年賞鷹的紀念題)


Q0-A為什麼赤腹鷹沒有落鷹?
啊,這位阿桑,你是一定要在九月觀落鷹就對了?
赤腹鷹抵達夜棲地時,也會落下來,但是並沒有像灰面鵟鷹那樣,會在空中盤旋之後再降落,所以落鷹的現象並不明顯。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只能說這兩種遷徙性的猛禽,習性不同


Q1.(望著天空中的黑點)那些都是老鷹喔?
請不要懷疑,並不是你飛蚊症發作,那些一點一點密密麻麻的黑點都是老鷹——正確來說,是猛禽。在凌霄亭這裡主要可以看到三種遷徙性猛禽:赤腹鷹、灰面鵟鷹和蜂鷹。

其中,赤腹鷹過境的數量最多,每年過境量可達十多萬隻,最大量曾高達22萬隻。過境期為每年9月到10月,高峰期在9月中旬及下旬。運氣好的話,清晨於凌霄亭上可以觀賞極大量的鷹群出海,甚至出現「鷹河」、「鷹海」、「鷹空」的壯觀景象。目前,單日的最大量曾出現將近6萬隻的紀錄。

想觀賞起鷹的人最好是日出前後(約清晨五點半)就到達凌霄亭,此時出海的數量最多,光線也恰當。過了10點之後,烈日當空,而且鷹群的高度較高,觀察不易,不過偶而會出現往回飛的鷹兒,低空掠過亭子上空,低到可以清楚看到身上的斑紋和眼睛虹膜的顏色(特徵辨識請看進階題)。

第二種過境猛禽:灰面鵟鷹,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又叫做「國慶鳥」、「南路鷹」、「清明鳥」等。牠們的過境集中在10月,過境數量大約是1萬多隻,最大過境數量曾逼近3萬隻(但是古早以前數量更多)。除了「起鷹」之外,灰面鵟鷹還有「落鷹」的現象,觀賞地點以滿洲的山頂橋或里德橋等處最著名。

所以,在9月可以觀賞到赤腹鷹大軍過境,10月的話,則可以同時看到赤腹鷹和灰面鵟鷹起鷹,以及灰面鵟鷹的落鷹。
第三種過境猛禽是蜂鷹,每年過境數量約數百隻。大家對這種鳥比較陌生,而且數量遠比前兩種少很多,所以等大家鳥功比較厲害之後,再來討論。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候鳥(記墾丁賞鷹行)

結果,那群鷹兒把我也變成了候鳥,

每年,落山風還沒起,就急著要南下,
要去等著那從北方來的,
要親眼目送牠們南去,才能
安心的北返,回到渡冬、繁殖的城市,直到
腹部轉紅、翼尖變黑;縱斑轉橫,虹膜變黃。然後
再次穿過森林和雲層,越過海洋和燈塔……

起落之間,把我們都變成了候鳥——
在季節中遷徙,以及
在島嶼上守候的候鳥。

淡季裡的旅行

每年我都會到恆春半島看赤腹鷹和灰面鷲過境。
那兒的超級守望員——蔡乙榮大哥總是笑說這是中了「鷹毒」。
他的記性跟那些每年往返的遷徙性猛禽一樣令人驚訝——
不管哪一年的教師節、中秋節或國慶日見著了我,
他總是記得我上一年跟他提過的「近況」。

回到那兒,除了為那些千里奔波的鷹兒加油以外,
多多少少也是去探望這位鳥友。
好像自己也成了一種候鳥,
在不同的工作來來去去,與不同的朋友來來往往,
時間到了,總要到那裡走一遭。

對於不賞鳥的朋友,我是個很奇怪的旅者——
不在夏天,而是在落山風起時,舟車勞頓的從北部到南方之南;
不去海邊,卻是往山裡跑,只在晨昏活動。
我只能輕描淡寫的說:這是淡季的旅行。

今年我這隻候鳥決定要遷移到遠方,往北方之北,越過黑水溝。
不賞鳥的姊姊說:我們到墾丁旅行吧!來一次淡季的旅行。

姊姊總是這樣,以她自己的方式支持我——
就像我說過要投稿到某報,她就從此改看那份報紙那樣。

總是沉默,一如無言的海岸和海浪,只是靜靜的守望著候鳥,
為牠們導航。

半島

那是個會令人想念的地方。

那兒是島嶼上唯一的熱帶生態系,似乎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聽見海潮聲,雲總是格外地低,星子總是特別明亮,林子裡老有陸蟹鑽來鑽去,隨地可見各種樣式的蝸牛,馬路上總有一、兩隻被車子壓乾的蛇或青蛙,隨便的一座珊瑚礁岩都可以望見海,而年邁的燈塔則夜夜守候著出航的船隻。

那兒還豢養著一群草食獸(曾經分佈在島嶼各處的一種草食獸,因為過度的捕殺而滅絕,人們努力地想恢復他們在野外的族群,名之為復育)。

草食獸有一對烏黑而發亮的眼睛、靈敏的耳朵和善於奔跑跳躍的四肢,身上還散布著美麗的雪白斑點,個性溫馴,是十分悠閒的動物,餓了就吃草、葉,飽了就坐臥下來反芻,睏了就和地而睡,醒了又吃......然後拉出一粒粒的排遺!

在半島吹起落山風的時期,雄性會長出有分叉的角來打鬥、爭奪王位,以便統馭所有的雌性,如果在夜裡仔細聆聽,還能聽見草食獸如夢如幻的叫聲呢!

那個是令人想念的地方,因為總在那裡找到我的幸福。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我想,我適合當一隻魚。

Dear W:

鬼月結束了,台北這幾天也轉涼了,每吸一口氣都有秋天的氣息。你那邊應該快要秋天了吧?南半球的冬季就要結束,進入春天。

這幾天都在想「支點」這件事。我所指的支點,就是「槓桿原理」當中的支點。有了支點,才能施力;支點的位置不同,施力的大小也就跟著不同。

我覺得我的人生中沒有「支點」,或者應該說,我找不到屬於我的支點。

我老覺得我的世界是歪斜的,和別人不太一樣。比如說,我極度討厭別人浪費我的時間,從來不願意和別人做無謂的交流。但是,事情處理完畢之後,自己一個人也許到處晃晃,也許回家躺在床上轉電視,自己就這樣更無謂的把時間殺掉。然後,又覺得時間不夠用,這個沒做、那個沒開始……

又譬如說,我無法忍受和朋友去看電影,卻很享受獨自一人和一大群陌生人坐在偌大的黑盒子裡,看完兩部連續撥放的二輪電影。

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想,是高三那一年吧。那一次,我們大吵一架,我才發現自己對於破裂的兩人關係,完全不知所措。進而發現,自己對於「與他人的關係」這件事情,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從了悟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就不再是水平的。

你說你自認無所不能,但是在「朋友」這件事情上,你承認無能。朋友對你來說,是無可或缺的。然而,我選擇了與你相去一百八十度的路——我決定背離人群。躲進一個沒有人知道的洞穴,對我來說,這樣自在多了。也許是因為沒有了對照,就不會將我的歪斜凸顯出來。

發現自己發胖、且變老了之後,想找點什麼事情來做(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電視影集CSI一直沒有新一季上映),結果發現沒有可以施力的點。這其實不是什麼太糟糕的事,因為全是自己造成的,只能自己承受,沒什麼好說的。只是有點在意為什麼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罷了。

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這樣的不同呢?

就在上個禮拜,我突然想通了。是被啟發的。是的,就那種在水裡游來游去的脊椎動物。魚透過魚鰾調節體內的氣體含量以控制浮力,讓身體可以毫不費力的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個深度(這種技巧在潛水中,稱為中性浮力)。

對魚這種傢伙,甚至是大部分的水中生物來說,「支點」這件事一點也不重要,因為牠們根本不需要!牠們只要放鬆身體浮在水中就行了。也就是說,地球上還是有生物不需要槓桿原理的。

牠們不需要著急的尋找自己的施力點

這樣一想,我就覺得得救了。即使我的世界不是平的也沒關係,因為水裡頭是由深度決定一切,沒有人會在乎歪不歪斜。

你現在正在為自己的世界努力吧?這樣很好。你適合好好發揮自己的力量,撐起一片世界。至於我,就讓我當一隻魚吧。

哪天,世界下起雨時,記得通知我一聲。因為,在水面以下是完全感應不到雨滴的。

在北半球想你的 E

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

如夢的小溪

2007/09/1~2

總夢想著住在一個後面有山坡、前面有一彎小溪的地方。那條小溪又清又澈,潺潺的流著。河床裡大大小小的石頭,可踏可坐。靠近岸邊的地方有緩流讓小魚生長,有石縫讓蝦蟹躲藏,當然也要有深潭讓大魚優游,讓孩子潛泳。

桶後北溪就是這樣一條如夢的溪。

清晨時分,霧氣自河床冉冉上升,兩岸的綠樹全都倒映在水面上,像是水底下還有一個奇幻世界。太陽又升高了些,光線從葉縫中斜射到水面,水的顏色從若有似無的綠色變成了閃爍的金黃色,表層的波動投射在溪底的石頭上,產生了一種奇特的折射圖案。魚兒更活潑了,牠們知道水溫就要升高了。

溪的一天開始了。我們在桶後北溪的第二天也拉開了序幕。營火將滅,冒著縷縷白煙,空氣的溫度悄悄的在變暖。

昨夜,我睡得極好。剛醒的時候,眼睛還閉著,白腹秧雞愈來愈高昂的啼聲第一個鑽進耳朵,接著便是溪水的聲音。水流動的聲音連綿不絕,像是小溪在歌唱,又像是小溪的生命表徵,好比我們身上循環不息的血液和脈搏。我試著從水聲中讀出小溪此刻的情緒……

我睜開眼睛,發現天已經亮了,河床兩岸的綠樹翠綠無比,與深潭的藍綠兩相呼應,一上一下將河床圍成一個充滿朝氣的異次元,臨溪睡臥的我們彷佛置身人間仙境。我起身,涉過溪床最淺的河段,走到對岸,我們煮食的營地。

整理得差不多之後,我們下水游泳。水還是冰的,冷得叫人打哆嗦。忍不住深潭的誘惑,牙一咬,縱身向前滑去,嚇跑一整群苦花,也趕跑了寒意。我戴上蛙鏡,探頭到水面下看著魚兒張嘴刮食石塊上的綠藻,跟著魚群在深潭裡擺動著胸鰭,也試著假裝是一片落葉,放鬆四肢,隨波飄流,累了就學螺類安安靜靜的趴在石塊上……就這樣在溪裡頭,玩耍。冷得發抖了,就上岸烤火。

太陽又升高了些,我們拔營、整理、打包、著裝,然後告別小溪。繼續上溯,在小溪的歡唱中,溯到小溪的源頭。

那天早上,我在桶後北溪有了一個美麗的夢,夢裡有一條如夢般的完美小溪。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少女漫畫的王道公式

因為工作的關係,看了一下午的日系少女漫畫(都怪那家印刷廠印了那麼多漫畫……)。我選的都是一集就結束的單行本,大多是先在漫畫週刊連載過,然後集結成冊的。

我翻到最後一頁的版權頁,竟然本本都是二刷,比起我們這種連一刷都還堆在倉庫的出版社,真是太厲害了!

話說回來,看到快吐之後,我赫然發現每一本都有相近的架構,大概可稱之為「少女漫畫的王道公式」:(至於那種眼睛大到占掉臉部三分之二、身材猶如模特兒般完美的畫風就不提了)

公式1:人生唯一重要的事就是談戀愛。
不管是男主角還是女主角,悲情第二男主角還是極具競爭力的女配角,所有人全都憧憬著一段完美的戀情。在少女漫畫的世界裡,好像人生沒有其他重要的事可以夢想了。

公式2:戀情的開始總是一見鐘情。
憧憬完之後,戀情就真的來了。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一見鍾情,像是在公車上遇到啦,在路上被單車撞到啦,在操場被球K到啦……總之呢,在那一剎那,兩人四目交接,對彼此產生了好感——好到這輩子只愛這個人。但是呢,口頭上絕對死不承認,甚至還會成為死對頭,演變至此,就成了「打是情、罵是愛」的情節,吵完架呢,女主角就飆淚逃離現場,男主角則一臉悔恨。在這種發展中,一定會出現一句經典對白——

「像你這種人,我最討厭了!」

被說這句話的人(通常是男主角),就會臉色慘白,彷彿世界末日降臨。於是,終於發現了自己原來那麼在乎對方……

公式3:整齣戲的最高潮之一就是告白。
接著就要鼓起勇氣告白啦。這時,浪漫的必殺台詞就會登場——

「我喜歡你!請和我交往吧!」

或者是:「我想和你在一起」「我會守護你一輩子」等等。

有時候,告白會很不順利,可能是有人惡意阻撓或是突然節外生枝。其中最常見的便是「缺乏勇氣」,原本氣氛正好,結果變成了——

告白者:「我喜歡你……」
被告白者:「什麼?」
告白者:「……做的麵包。」

公式4:不管如何,有情人一定會終成眷屬。
畢竟還是少女漫畫,所以happy ending是一定要的。即使男主角出國留學或是女主角搬家了,兩人的愛情一定經得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無論如何,一定會幸福快樂就對了。

大概看到第三本時,就覺得,怎麼每個故事都好像?看到第五本的時候,就發現,這些完全是脫離現實,有誰的戀情是這樣順利、這樣甜蜜?(可能還是有吧),看到第十本的時侯,就覺得自己好像腦殘,然後,開始懷念起《鋼之煉金術師》那種沒有愛情,只有兄弟之間不需要言語溝通的情誼,以及不斷戰鬥、進化的故事,那種殺來殺去有見血的情節似乎有趣多了……

唉,我大概老得不適合看少女漫畫了。

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我的玫瑰戰爭

2007.8.28,政大岩場

為了溝通方便,我們總是以岩塊的形狀來稱呼岩壁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突點,像是「蝌蚪」「半月形」「三個饅頭」等等,圓盤也同樣以造型來命名,像是「一字圓盤」「凹洞圓盤」。

政大岩場的岩壁有幾個圓盤的形狀很有意思,像是由上往下看的玫瑰花蕾,所以我們把這種形狀稱為「玫瑰圓盤」。

聽起來很浪漫,可是這幾個特色十足的圓盤恰好安裝在最上面的over上頭(從第九塊開始),雖然這種造型的圓盤很好抓,可是通常爬到那兒已經精疲力竭了,再加上正好是向外傾斜的地形,需要有一決生死的勇氣,一口氣將身體往上推出傾斜面……對我而言,第九塊岩板感覺像是一朵長滿了刺的玫瑰。

目前,一口氣爬到第八塊大概沒有問題(如果狀況不錯的話)。第九塊就是最後一段over的起點。原本我是側身用左手去抓頭頂上一個紅色突點,於是形成兩手手點在同一直線上,腳點又踩得不對,結果,全身的重量都落在手臂上……一落到這步田地,就只能吊在那兒,完全無法移動重心、空出任何一隻手移動,最終的下場不是「take」就是「fall」。

在那裡take幾次之後,我發現紅色手點的11點鐘方向有一個玫瑰圓盤,大概遠個5公分。我心想,如果抓到那個圓盤會比較好嗎?試試看吧!

於是,我把整個肩膀側向右邊,伸長左手臂,惦起左腳腳尖,沒想到竟然構得到——我將左手手指緊緊扣住其中一片橫向的玫瑰「花瓣」。手點穩定後,便開始換腳,把右腳安放到方便施力的位置,接下來,左手便可以換到更高的地方……

攀到玫瑰圓盤之後,比起之前抓紅色手點好多了,但是腳點仍然踩得不夠穩,況且左手再上去也找不到我抓得住的新點。看樣子,今晚只能到這裡了。

還不錯,至少前進一個點!能在身體傾斜的狀態,把身體伸展上去,抓到一個比預期還高的點,而且抓得也挺穩,心中的恐懼也減少了許多,這樣可算是又前進了一步吧!(當然是比不上阿姆斯壯的那一步啦)

閉起眼睛,讓身體接受月光的喝采(這可是天狗吞過又吐出來的呢);接著,深吸一口氣,讓晚風將臉上的汗水吹走。

「放我下去吧!」我低下頭對著確保的人大喊。

「不要再試試嗎?」朋友大聲的回應我。

「不用了,今天這樣就夠了。」我說。

2007年8月29日 星期三

Luna


我們總是不期而遇,
在城市,在鄉村,在山上,在海邊,
在黑夜,也在白天。

有時,我找不到你,就像有時候我怎樣也找不到自己,
有時,你對我微笑,告訴我人生有多麼美好,
有時,你把自己遮住一半,要我看看你不同的面貌,
有時,你為我照亮森林裡的路,告訴我不必害怕;

你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旅行,
我在城市與荒野之間游離,
你在白天和黑夜之間流浪,
我在人群和自我之間擺盪——
我們就這樣不期而遇......
————————————
昨晚在政大岩場看了月全蝕。
透過望遠鏡看著月球表面,想著阿姆斯壯,也想著嫦娥和吳剛,
研究遙遠太空中的坑坑洞洞,也笑說那些陰陰暗暗像是玉兔的耳朵,
古人覺得是天狗吃掉了月亮,我們卻覺得是場浪漫的奇遇......
難得這樣坐在岩壁下,看著逐漸復圓的滿月,
忍不住又把以前的舊作貼出來。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溼溼的岩壁、滑滑的腳點、抓不住的手點!

2007.8.23政大岩場

大約下午兩點,下起了午後雷陣雨,劈里啪啦直到向晚。晚上的政大岩場只有我們四個人。岩場的燈沒開,只能靠後方的路燈和西方天空的半個月亮照明。

「哎唷!」「靠!」「哇啊——」雖然沒有燈光,音效卻十足,全場都是失足手滑的慘叫聲。上方的岩壁還滴滴答答的落著水珠,地面的積水也還沒消退……第一次在大雨過後來爬政大岩場,真是震撼教育啊。

六、七月忙著爬大山,幾乎沒有時間攀岩。最近終於又有時間爬岩,卻幾乎天天下起雷陣雨,真是天不從人願。天黑之後,雖然已經放晴,岩壁卻還溼溼的,圓盤的洞裡頭都還有積水,每抓一次就滑一次,腳點也比平常更滑。原本就已經退步到原點的實力,加上這種天災考驗,真是爬得心驚膽戰。

首先由peihua先鋒上去架繩,連她也無法一次爬完,更別說我們這些老是掛在半路上的。第一次抓到滑的點是在第二步,就在要爬上第二塊的時候,有個平常必抓的大點今天卻特別滑,一抓就滑掉,我嚇了一大跳,差點fall到地面,趕緊換手,把身體伸展到極限,去抓更上面的把手點。之後,心裡便蒙上了陰影,除了自己的技術不可靠,現在連岩點都不能信賴,心中的壓力便大了起來,身體也就跟著緊張而變得僵硬,也就爬得比平常更不順。總之呢,爬起來心裡會「挫」就是了。雖然知道有繩子確保其實很安全,卻怎樣也放不下心,總是七上八上的——這個形容可是分毫不差,因為目前的我只能爬到第八塊或第七塊,再上去是最後一段的over,是我還無法突破的瓶頸。

現在的階段,打算就這樣「七上八下」。這一路上去,手點腳點都很大,要抓哪裡、要踩哪裡也很清楚,可以重複練習側身和折膝的動作,慢慢的,比較熟悉之後,讓這些動作變成直覺反應,以後再遇到同樣的地形,就可以不加思索的做出動作,而達到行雲流水的境界。

當然啦,這是夢想。要進步這個境界,還要很長的努力呢!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那些來來去去的朋友……

我身邊的朋友總是來來去去。

剛開始不太明白的這是為什麼,之後覺得自己像是被丟下,孤零零的,難以適懷。後來才發現,這是我與朋友們之間的「緣分」。

緣分這種東西,來了,難以阻擋,去了,怎樣也留不住。我只好強做灑脫,揮揮手,不帶走任何雲彩。給朋友滿滿的祝福,給自己滿滿的感恩。

換工作、交了男朋友、要出國留學、結婚了、懷孕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方向,也有不同的階段。剛好碰上對的時機,我們一起上山下海,時間到了,大家又要往不同的目標出發。

我可以賴著不走,假裝自己永遠不會長大,但是不能拉著朋友,要他們陪我耍賴。不能開口要求朋友留下來陪我,只為了我的貪玩。我不希望自己成為朋友追尋幸福的絆腳石。

所以,我總是靜靜的走開。直到下一個人走進我的生命裡。落單的時候,剛開始總是不知所措,慢慢的就會穩定下來,不知什麼時候,又悄然展開一段新的緣分……

最近看了一本青少年小說《最好的朋友》。故事描寫的是一位小女孩,她「這一輩子最要好的朋友」因為爸爸換工作的緣故,要搬到很遠的地方去,她很傷心也很落寞,因而異想天開帶著好朋友離家出走、搞砸生日派對,心中的憤怒無處發洩還找男生幹架……故事中,把小女孩害怕被丟下的心理反應描寫得淋漓盡致。

有一陣子,朋友離開時,我心中的感受也像這樣,只是我的理性戰勝了心中的混亂,因而沒有做出讓自己悔恨的事情。現在長大了,終於能夠含淚目送著朋友離開,祝福他們展開美好的新頁!

來來去去,去去來來,都要幸福快樂!



最好的朋友

作者:賈桂琳.威爾森/著
出版社:小天下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2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4174908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生命總有美好的事物


先是潛水時不小心扭傷左手大拇指,接著發高燒、喉嚨痛而演變成扁桃腺炎。這幾天又逢颱風來襲,週末的瓦拉米親子遊只能取消。工作上則是印刷時發現組版錯誤,緊急停機重新製版。回到公司後,另一套書的四個封面竟然要重新來過……就連吃午餐,點個普通常見的排骨飯,老闆也說:「對不起,賣完了!」

總之,諸事不順,樣樣不吉。朋友說,鬼月真不是你的月份!

一身疲累進到公司。桌上有個限時專送寄來的大信封。一打開,裡頭是一個寶藍色的小提袋,上面印著:Vincent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啊!是朋友去荷蘭玩的時候,為我空運回來的禮物。

提袋裡是一個印著相同字樣的白色紙袋。「全是梵谷博物館的袋子。」朋友這樣寫道,「全套」送給了我。裡面是她特地為我挑的禮物,一本小筆記本。

筆記本的封面為布質,燙印著「VAN GOGH MUSEUM」,「AMSTERDAM」則以極小的字級印在這排字的下方。封面圖案選的是「撒種者」,是梵谷摹寫米勒的系列素描之一。

筆記本的內頁收錄了20幅梵谷的素描作品及書信,穿插在全白的筆記頁之間,設計簡單大方,讓梵谷的筆跡在空白的頁面之間「靜靜的說話」。印刷的品質也極佳,尤其是炭筆素描的黑色層次,印得極為分明(不知道他們的編輯要不要去盯廠?)

我很喜歡書信的部分。梵谷一生當中,以著一週一信(甚至更多)的頻度和弟弟西奧通信長達18年之久。他們兄弟情深,在梵谷自殺不久之後,西奧也追隨而逝。從書信的字字句句可以窺見梵谷他那困頓的生活以及滿懷的熱情。

這是一份很棒很棒的禮物。像是颱風過後,乍現的藍天和日光,讓人一掃陰霾。呵!連阿飄也要羨慕吧?

原來,生命中還是會出現美好的事物。

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天使降臨!



朋友從荷蘭傳簡訊給我,要我告知地址,她想寄明信片給我。過了不久,我果真收到兩張來自荷蘭的明信片。

這年頭別說寄明信片,連提筆寫字都很少了。看到朋友寫了滿滿的兩大張明信片,真是感動!

這兩張明信片上的畫大有來頭,全是荷蘭引以為傲的國寶級畫家的手筆。一張是梵谷的油畫「Young woman at a table」,一張是REMBRANDT的「猶太新娘」。上網查了一下,原來REMBRANDT就是鼎鼎大名的林布蘭,難怪覺得畫風這麼眼熟。之前上宗教藝術欣賞課的時候,老師有特別介紹這位才華洋溢的畫家,還賞析了他的畫作「浪子回頭」。他和梵谷一樣,畫了非常多的自畫像。

朋友特地為我挑選的這張「猶太新娘」是梵谷非常喜歡的畫作。朋友寫道:「van Gogh曾說『讓他坐在此幅畫前2週,就算只喝水及吃麵包也願意。』」

我想,如果讓我去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看著梵谷的原作,只吃冷麵包和黑咖啡我也願意。

自從高中看了《梵谷傳》這本書之後,我就愛上了梵谷,覺得這個人的一生簡直就是充滿了苦難與哀愁(慘到大概只有一個「衰」字可以形容),從沒有過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他卻在苦悶中畫出了一幅幅令人不可置信的熱情。尤其看了《梵谷書信全集》之後,更能了解他對於人生的追尋和種種努力,以及受到精神疾病侵襲之苦。

朋友是我大學室友,也是到現在少數幾個有聯絡的大學同學,從大學就知道我是梵谷迷。我很訝異她還記得這件事,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知道(我應該沒有在宿舍牆壁上貼滿梵谷的畫報吧,那時候貼的應該是……)。

我很少記得別人的什麼事。去旅行也不太會想到別人,就算想到了誰,也不會特地為他做些什麼,我就是這樣怕麻煩、不浪漫。所以,我深深知道朋友願意傳簡訊給我,願意提筆給我寫信,沉浸在欣賞名畫的幸福中會想到我,願意和我分享,是我莫大的福氣,是上帝來敲我早已變得冷漠的心門。

瞧!這世界上還是有人願意如此付出的。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新手上路!

潛水課程結訓之後,第一次去潛水,開始真正的潛水實戰。潛水的資歷並不是看年資,也不是看潛過的最大深度,而是以潛過的氣瓶支數來評斷。所以,要判斷一個人潛水的經驗,就問他「潛了幾支氣瓶」。

這個週末跟著潛水訓練中心的潛水俱樂部到龍洞潛水。同行的潛伴大約都有數十支的實力,有人是七八十支,有的則是二十幾支,而我呢?零支!

導潛的領隊把我安排在第一組,跟在他後面。這讓我安心不少,萬一發生什麼危險,他可以馬上救我!

俱樂部的行程通常是一早從台北出發,到了龍洞一家叫做「潛水客棧」的店集合。在這裡,領隊會簡單說明今天的行程,並幫大家分好組(潛水採用「潛伴制度」,兩兩一組。潛水過程中,潛伴要互相照顧,不能失散),然後各自檢查自己的裝備(可向客棧租借裝備),一切準備妥當,便開始潛水行程。

通常一天會潛兩支氣瓶,可能是相同的潛點,也可能是不同的點。潛完之後,大約是中午時分或是一點多,就開車返回客棧,用淡水清洗裝備,然後檢討今天的行程、填寫潛水日誌並收取相關費用(裝備租借費、導潛費與車資等等),最後大家一起吃個飯,之後返回台北。回到台北的時間大約是下午四五點。

一開始,就覺得和受訓上課完全不同。首先是裝備。通常有經驗的學長姊們都有自己的輕裝(面鏡、呼吸管、防寒衣、蛙鞋、套鞋、手套)和重裝(BC和調節器),我只買了面鏡和呼吸管,其餘都是租的,用起來無法得心應手,而且品質良莠不齊,好壞全憑運氣,裝備很多設計也和上課時使用的不同,要重新適應、了解用法,搞得我手忙腳亂。

再來就是,一切必須靠自己。受訓的時候,你做任何的步驟,都會有教練幫你再確認,有任何問題,也可以請教練再講解一遍。下水後,教練也會隨伺在旁。現在沒有了保母,一切只能靠自己受訓時所養成的習慣和動作,這種單飛的狀況也讓我很緊張,深怕自己哪裡裝錯,或是有任何遺漏。

星期六這一天,我們在龍洞和美國小附近下水。潛水訓練中心把這裡稱為龍洞四號潛點。我一下水就十分緊張。因為這是第一次使用自己的面鏡和呼吸管,很不習慣。身體一接觸到水就很慌亂,蛙鞋怎麼穿都套不進去,而且借來蛙鞋鞋帶有點問題,更讓我不知所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搞定。還好水面上一直有位學姊在旁邊看著我,讓我安心不少。

在水面集合完畢,領隊發出「下潛」的指令。我依照受訓時的步驟,開始釋放BC的氣,讓身體慢慢下潛,另一隻手則捏緊鼻子、用力鼓氣,努力的做「耳壓平衡」。我的耳壓平衡很難做,不管多用力鼓氣,耳朵就是不會通,是我相當擔心的罩門之一。

一邊做耳壓,一邊克服浮力往下沉,一下要調整面鏡,一下要排水、一下又要咬好二級頭……隨著深度增加,我開始手忙腳亂,身體也緊張起來,呼吸變得愈來愈急促。領隊看我狀況不好,一直做手勢要我放慢動作,鎮定下來。我看著他堅定而嚴肅眼神,努力的深呼吸,先讓自己平靜下來——雖然心中一直有一股想回到水面的強烈慾望。

我知道一定要撐過這個緊張的壓力。雖然我可以立即回到水面,馬上解除這種心理負擔,但是如果這個難關沒有克服,我就只能永遠待在水面了。

吸氣、吐氣、吸氣、吐氣……我先讓自己的意識專注在呼吸上。穩定之後,把面鏡調整好、排一下水,再做一次耳壓平衡,嗯,狀況好多了。領隊用手勢問我OK嗎?我伸出右手比出OK的回答。

領隊看大家都穩定了,便開始帶領大家探索海底之美。我跟在領隊後面,能見度特佳,沒有揚起沙暴,也不會被別人的蛙鞋踢到。各種顏色的珊瑚在我底下成片成片鋪展開來,閃著藍光的小魚成群悠遊。沙地型的海床則有不同的族群活動著:兩個眼睛都在身體同一側的比目魚貼著沙地和我們玩躲貓貓,身體細長的小管白得幾近透明,還有一種調皮的魚會鑽進沙地裡隱身……

水下面的景象和陸地實在太不同了!一切對我而言,彷彿進到了不同的星球。

不僅是視覺的衝擊無以名狀,聽覺上也有絕大的不同。一進到水裡,便會覺得很安靜,好像聽覺消失了——人在水裡並不是聽不見,相反的,水的密度大於空氣,聲波在水中的傳遞比空氣中快上四倍。而是,人在水裡不能隨便開口說話,所以在水世界裡,人的聲音沒有了,就只聽見自己呼吸的聲音,像是進到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四周只有自己吐氣的回音。

像是獨自進到某種異次元的虛幻世界,一片深藍色的孤寂。

最後,我們從龍洞三號潛點上岸,這裡就是受訓時,上海洋實習課的突礁。第二支便直接從這裡下潛。我的第二支狀況好多了,順暢很多,也更能享受在水裡悠遊的感覺。在這附近看到了花枝的卵,白白的、一串串的,像是某種結實累累的奇特果實,隨波擺蕩,受海水滋養,慢慢發育著,希望它們能順利孵化!

星期日一早下著大雨。我打電話問領隊,領隊竟然說照常出發。原來潛水主要是看浪,海面上有沒有下雨影響不大,一進到水裡面根本感覺不到下雨。打雷也不是問題,因為水面廣大,能量馬上在水面上分散開來,不會造成危險。所以我們就冒雨出發了。我今天被編在第三組,這次的第一組是小孩,他們一家四口出來潛水。第一支氣瓶下水時,我還是會緊張,但是比昨天進步多了,我已經可以照顧自己了。果然是經驗多了,自然就能夠掌握各種狀況。第二支下水時,我整個人很放鬆,十分順利。今天的耳壓平衡也出乎意料的好做,中性平衡也做得還可以,快要掌握到「想到哪裡就到哪裡」的感覺,不過和老手比起來還是差多了。

由於能見度不太好,加上三號潛點有學生在實習,所以今天都在龍洞四號潛點活動。今天的新朋友是一隻造型奇特的蝦子(好像叫做櫻花蝦),全身是刺,紅白相間,人見人愛。另一位明星則是海蛇,全身黑白相間,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此外,剛下水時,也看見了一隻頗大的水母,在靠近水面的地方載浮載沉。固著在礁石上旋毛管蟲也很捧場,展開美麗的羽狀觸手與我們打招呼。

這次的出入水是在礁石區,而且適逢漲潮,浪頗大。領隊要我們先游到岸邊,然後依序脫下配重、氣瓶和蛙鞋,再奮力爬上岸。在卸下裝備的過程,人不斷受到海浪拍打,隨時可能撞上礁石,要特別注意安全。這是受訓時沒學到的。第一次上岸時完全不知所措,還好領隊一直注意我,適時防止我撞上礁石。事後,學長也告訴這種狀況要多加注意,像是游進岸邊時,要把BC的氣放掉,以降低浮力,避免身體被海浪帶走。第二次上岸,我比較了解狀況了,一游過去就迅速的脫下裝備,安全上岸。

這個週末,完成了四支氣瓶的潛水,技術還有待加強,不過玩得相當開心,能潛水真是太好了!

2007年8月14日 星期二

有個地方
















那個地方   在太陽之西、國境之南
曾經有過冰河  積雪如玉、平靜如湖
春天的時候   綠樹成蔭、水鹿成群
也許,也許……  那裡就是天堂之峰

月島雯與天澤聖司

不管什麼時候,看「心之谷」總會感到一股溫暖。這部動畫是一個小品,沒有什麼大場面,也沒有什麼大格局,只是個簡簡單單的純愛故事。

女主角月島雯是個喜歡看書的中學生。一位立志成為小提琴工匠的男孩——天澤聖司,為讓了這位可愛的女孩子注意到他,便拚命看書,讓圖書館裡的書的借書卡上填滿天澤聖司的名字。月島雯注意到了,也暗自和這位強敵較起勁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阿雯跟蹤一隻怪貓來到的聖司爺爺開的古董店,兩人於是有了互動。就在兩人愈來愈了解對方、也更加喜歡彼此之際,聖司決定到義大利短期遊學,學習製作小提琴的技術。在這個時候,阿雯發現自己對於未來很徬徨、沒有方向,根本跟不上聖司堅定而不斷向前的腳步,但她不想成為他的包袱,於是痛下決心努力嘗試自己可能的才能——寫作。於是,在兩人分離的期間,阿雯不眠不休寫出了生平第一個長篇故事。

故事的結局很老套,聖司回來了,更加確定自己的志向,阿雯也從這段期間的努力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於是,聖司在美麗的晨光中向女主角求婚……

故事的場景很平實,就像我們一般的小鎮;劇中人物的學校生活、升學壓力和家庭互動也很貼近我們的現況,所以看起來格外親切,分外有共鳴,尤其是借書卡的橋段。我也是很喜歡閱讀的人,大學時期老愛窩圖書館,也曾經注意到卡片上某個書看得比我多的名字。對於「借書卡」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愛情感,自從全面改成電腦條碼之後,感覺人生有某個部分永遠消失了……

言歸正傳,我沒遇過像故事中那種令人刻骨銘心的戀情,可以小小年紀就私訂終生,但是青春期間那種對於未來的徬徨倒是深有同感。那個不斷尋找自我、期待又害怕、勇敢又膽小的十五歲,不管什麼年紀回想都是彩色的,都是會令人翹起嘴角的回憶。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下海潛水囉!

今年夏天參加了亞潮第八期的初級潛水課程(標準班),結業後可以申請SSI(SCUBA SCHOOLS INTERNATIONAL 國際水肺學校)證照。

課程的內容包括:三堂學科(每堂3小時)、兩天游泳池術科、兩天海洋實習課程。學科的部分主要是介紹裝備、使用技巧、海平面以下的環境認識以及人體的適應問題;術科的部分則是熟悉裝備的組裝與使用,以及可能狀況的排除。

學科的教材包括了一本課本、SSI全方位潛水日誌,以及一片DVD影片。透過這些教材,學員可以在家自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潛水的潛在危險因子,尤其是肺部過度擴張傷害,以及由氮氣所造成的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簡稱DCS俗稱潛水夫病)。另外一個重點便是學會利用表格查出免減壓界限,讓自己保持在安全的壓力等級中,做好潛水計畫。不過,這個部分現在都已經由潛水電腦錶取代了,只要看一下手腕上的小螢幕,就可以知道已經潛了多深、多久,還可以停留多久等等,萬一上升得太快,電腦錶也會及時提出警告。

術課的部分是利用兩個週末的時間。星期六先在游泳池上課、重複練習。星期日便到東北角的龍洞進行實際演練,由教練一對一,帶著我們下潛至大約9、10米深,複習前一天在游泳池學的技巧,作為考核。考核完成後,還會有一支氣瓶的觀光行程,這是我最喜歡的happy time!

術課的技巧主要有裝備組裝與上肩、入水方式(跨步入水和背滾式入水)、二級頭尋回(有兩種方法)、呼吸管排水、面鏡排水(全面鏡排水和面鏡脫著)、耳壓平衡、中性浮力(可以讓身體懸浮在水中,不上也不下,是潛水的最高境界)、BC脫著、緊急上升等等,此外,蛙鞋的踢法也是需要多加練習的部分。

對我而言,最困難的是呼吸管排水、面鏡排水、耳壓平衡、中性浮力和緊急上升。我的耳壓平衡很難做,而且每次潛完,耳朵都會浸水,排也排不掉。昨晚去看耳鼻喉科醫生,他說是「耳咽管功能不好」,這到底是啥米啊?吃了醫生的藥,害我口乾舌燥、昏昏欲睡……

面鏡排水的部分,我比較不適應的是在水中把整個面鏡脫掉再戴回去。面鏡一拿掉,鼻子一接觸到水,就會緊張、忍不住想用鼻子呼吸,可是一吸都是水,就更緊張而忘記要用嘴巴呼吸,身體因為一直吸不到氣,就開始緊張、慌亂。最後一次在游泳池上課後,我就拼命練習。後來發現,拿掉面鏡之後,先調好呼吸:一直提醒自己用嘴巴呼吸、用鼻子吐氣,穩定之後,再戴回面鏡。這個過程中,教練要求我們要睜開眼睛,萬一面鏡掉了或是有其他狀況,可不能一直閉著眼呀。在水中睜開眼睛也會對心理造成壓力。我在游泳池練習時,很少把眼睛睜開。到了海洋實習,我因為沒有睜開眼睛,被教練要求再做一次,害我差點嗆水!不過,我想,只要調整好呼吸,應該是可以適應的。

我的緊急上升也做不好。考核時,速度控制得不好,一開始太快,後來又太慢,而且氣量不夠,差了水面約30公分就沒氣了。教練提醒要我加強肺活量。我自己覺得持續吐氣的技巧也不太行。教練教的「用嘴巴發出嗚的聲音來控制」,我還沒有掌握到要領。

這些技巧只要勤加練習,一定可以學會。不過,我覺得第一步要先學會用嘴巴呼吸。我們長到這麼大,三十幾年都是用鼻子呼吸,要一下子改成嘴巴吸氣是相當困難的。等到習慣用嘴巴呼吸之後,身體獲得充足的氧氣,自然有安全感,就可以放鬆。放輕鬆之後,才能思考,才能做出各種動作,才能察覺自己的動作正不正確。

當我發現自己開始慌亂或是感到心理有壓力時,我就提醒自己用嘴巴深呼吸,一口一口的吸氣、吐氣,幾下之後就可以穩定下來。

「深度」這件事對我而言,其實是很有壓力的,因為我的游泳是半調子,只要進入腳踩不到底的地方就會很緊張。但是穿上BC、背上氣瓶之後,我知道靠著BC,絕對可以浮在水面上,有了氣瓶,就會有氧氣,所以心理放鬆不少,只要專注在呼吸上,就可以平靜下來,克服緊張的心理,慢慢的轉移注意力,欣賞海中的美景。

兩次的海洋實習讓我更確定自己喜歡潛水,雖然在技巧和經驗上都還欠磨練。潛水最讓我著迷的是在水中無重力的懸浮狀態,感覺自己好像航行在「內太空」中,有種自由自在的舒服感,像是躺在大海溫柔的懷抱裡。當然,海裡各種奇特的生物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水下的景緻和陸地上截然不同,十分奇異!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我已經上完課程了,就等潛水訓練中心幫我們申請證照囉。我也要加快腳步,增加潛水的經驗,希望可以早日達到潛水的最高境界——安全、輕鬆、自在的悠游!

2007年8月8日 星期三

那一大片一大片的……


山上,什麼都一大片一大片的。

稜線一波波連成一氣,與山谷陰陽交融;霧氣漫天蓋地而來,把一切都染白;短箭竹連綿不絕,一望無際,足夠羊群吃整個夏天;就連碎石坡,也是氣勢磅礡,從山頂直瀉而下,轉頭下望,塊塊相連直到山谷底,一眼看不近。

而樹呢,也在拚數量。一個山頭、兩個山頭……整條稜線全都是圓柏的天下,一望成林,再見成山,寥寥無幾的登山客成了這個常綠王國的誤闖者。

那雨也是千軍萬馬的來,一陣接著一陣,偶而還打了幾聲響雷,嚇得我們只想掄起退堂鼓……

端午節六天的雪劍之行,大概就是這樣,一大片一大片的。
-------------------------------------
雪山是我的第一座百岳。對於雪山,有一個小小的夢想:走完雪山的六條稜線。幾年下來,雪東線走了許多次,傳統聖稜線也來回走了兩趟,其他的路線都還儲存在夢想清單裡。

今年的端午節假期終於有機會走了一趟雪劍之旅。其實很想好好的寫下一點什麼東西,不過,目前容我偷懶一下……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雲水山奇談

我是在即將抵達雲馬最低鞍的時候,遇到那個東西的。

那是我第一次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爬山這麼多年,我都恪守自己的「老二原則」,永遠是領隊的最佳支援,總是走在最後押隊。如今,跟了不同領隊,輪不到我當老二,被派到最前面。

那一天是南一段行程的第三天。我們的速度有點慢。太陽已經過了中天,往西邊去了。我們才剛離開雲水池,走在一條極寬的草坡稜線上。

在更早之前,是從小關山走到雲水池,這段路程是一路陡下,路跡大概只有兩隻腳掌併攏的寬度,箭竹長得比人高,濃密得遮蔽了路徑,行走時必須用手或是登山杖撥開箭竹。一撥開眼前的箭竹,會發現大腿旁邊還有杜鵑、馬醉木或是刺柏,只好一路手腳並用的和這些不會閃躲的灌木奮戰,彷彿永無止境,怎麼也到不了雲水池。而且,還是陡下,我的右膝蓋隱隱作痛,要命!

在這個更早之前,是從小關山北峰陡上小關山。這段路程因為假山頭不斷、陡上落差將近兩百公尺,早就被登山界形容為「小關難纏」,一路走來,果然「硬」是要得!

我們大概在上小關山的路程中就拉開距離了。一行六個人,兩位走得快的壯丁一馬當先,我被超越之後,變成第三名,後面則是速度較慢的兩位,以及走在最後押隊的領隊。壯丁的速度大概比前面快了四十分鐘,我跟不上他們,但是又走得比後面快了不少,於是隊伍變成三小群,我一個人自成一組走在中間,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You are alone, but not lonely.」我的腦海裡浮現這句朋友曾對我說的話。看不見前面的人,也看不見後面的夥伴,我像是自己一個人獨攀南一段。

之後,大家在小關山會合、休息,六個人又聚在一起。這時候,雨剛停,前方卻起了霧,為了安全的因素,領隊把大家的速度控制在一起,一塊兒走到了雲水池。

已經下午四點半了,營地卻還在幾個山頭之後。可能還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我心中估算著。看來,今天要摸黑了,而且到了營地之後,還要下切去取水。

「接下來要趕路了唷,今天一定趕要到雲馬最低鞍,否則就沒有水了。」領隊看著我,「還是你走第一個吧。」

「沒問題。」我說。

背起重裝、撐起登山杖、邁步向前。我看了一下指北針,西南向,大約216度。接下來的路都是短箭竹草坡,有幾個上上下下的小山頭,應該比前面的路段好走很多。

雖然很懷疑能不能走到預定營地,不過既然領隊這樣說了,只能服從。在山上就是這樣,領隊說了算。唯有達成這樣的共識,大家才能順利的完成整個路程,這是我在當老二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經驗。

於是我心無旁鶩的趕路,希望可以帶動整隊的行進速度。然而,當我第一次回頭的時候,其他五個人竟然遠遠落後在幾個小山頭之外。此時,太陽從西邊斜照過來,將我的身影投射在左前方的箭竹草坡上,東面的溪谷卻雲霧籠罩,白色的霧氣一直往上湧升,不一會兒,霧氣變濃,我的影子頭上竟然出現了七彩的「觀音圈」。這個特殊景象可是非同小可,得要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行,我趕緊停下來,掏出數位相機拍照。一陣狂拍猛照之後,我回頭要告訴其他人,才發現稜線上已經雲霧大作,白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見。

這時候我剛好在靠近一個小鞍部的地方,左右兩邊是通往溪谷下游的谷地。

「停下來等大家吧。」於是,我在草坡上較平的地方坐了下來。就在我打算開背包頂袋拿出Power Bar的時候,我看見了那個

一看見就知道不是人,也不是某種植物或動物,而是不屬於我們這個世界的東西。但是它把雲霧聚成人形向我顯現。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背脊發涼,可是當時的我,卻一點也不恐懼。大概是因為剛剛才看過觀音圈那種奇景,心中覺得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吧!總之,並沒有害怕,只是覺得奇怪。

「……」一時之間,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它對我微笑。那種微笑並不是具體的表情,而是感覺到它在笑。

「你住在這裡?」我問。

「哪裡也不能去,只能在這個海拔遊蕩。」它說。

「為什麼?」

「這是一種選擇,」它說,「不想到天上去當雲,也不想流到河谷裡當溪水,就只能待在中間的地帶,變成霧。溼度夠的時候,就在山頭遊蕩,溫度夠低的時候就在草地上結霜……。選擇,另一方面來說,就是放棄一些東西。」

聽起來有點道理。

「不過,你並不是單純的水氣吧?應該是其他某種東西吧?」

「!」它又笑了,彷彿這不是個值得回答的問題。

「這樣也不錯吧,待在某種狀態,會有安全感。」我假裝想了很久。

「我也曾經很煩惱呢,」它又說話了,「不知道是要跟隨好朋友到天上逍遙,還是跟另一群好朋友沿著山谷到大海裡去。天上和大海,各有各的安全感。」

「跟著最好的朋友去呀。」我說,老二原則的另一個守則便是:跟對老大。

「有的時候,你就是沒辦法。也許是你的能力不夠,也許那並不是你真正喜歡的。當你不適合天上的時候,你就是飄不上去;當你不適合加入溪流的時候,就是怎樣也無法在石縫中流動。那並不是友情或愛情可以改變的。」

「是這樣嗎?我相信人一定可以為了什麼而改變的。」我提出反駁。

「如果改變了,那就不再是你了,而是別的東西。你也許可以變成飄得比較高的霧,但是你過不了舉升凝結高度;也許也可以變成停在草葉上的水滴,但是永遠到不了溪的源頭。」

「這樣,好像蠻慘的耶。」我說。

「所以,你只能當你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樣子,然後成為那個狀態,其他的就要放下。」它以著堅定的口吻回答我,彷彿也在對著它自己說。

「那麼……」

「嘿!你睡著了喔?」突然感覺到有人拍著我的肩膀,回頭一看,是同行的夥伴。

我抬頭望向遠方,天空是金黃色的,滿是夕陽的餘暉,空氣溫暖而乾淨。霧已散去,關山、小關山、雲水山的每一條稜線和轉折,全都歷歷在目。

「應該快到了,這段路,一起走吧!」同伴看著我說。

這段路,也許不長,就一起走吧,這樣的感覺也不錯。至於那個東西,應該到某個地方去了吧,以著一種它想要的形式。

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走過南一段


近日來,有網友反應本blog年久失修,蜘蛛網遍布……為了感謝網友的支持,本刊特地獨家專訪了一位剛剛完成中央山脈南一段的女山友,以下刊出訪問的全文,以饗讀者。

問:這是你第一次走南一段嗎?
山友(以下簡稱答):是的。不過從進逕橋到關山這一段,之前去過一次,大概是四、五年前。那時候站在關山山頂,望著南一段的稜線,心中便暗暗許下心願,哪天一定要來走這段稜線。

問:還沒去之前,對南一段的印象是什麼?
答:嗯,大概就是「缺水、很操」的模糊印象。因為整條路線缺水,所以勢必要背水前進。背水的話,負重會大大增加,體能的需求也就比較嚴苛。另外,聽說從藤枝出來,要踢很長的林道,也蠻累的。岳界有流傳一段話:「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形容的就是整條路段艱辛的地方——路無形、水無蹤,出藤枝的路如果坍崩的話,就會踢到欲哭無淚。

問:林道為什麼要用「踢」的啊?明明是用走的……
答:這我也不知道。每次前輩說徒步走林道時,都是說「踢幾K的林道」, K就是指公里數,這我倒是知道……不過,這個和這次的主題沒啥關係吧?

問:啊!對不起,離題了。言歸正傳,走完南一段之後,覺得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答:還蠻正確的。不過,我們這次只有一天下午下了大約1小時的雨,其餘六天都是萬里無雲的大晴天,走起來會比陰雨天輕鬆許多,加上行程安排得宜,每天都到達有活水的地方,所以只要體能可以的話,走起來可說是很順暢。此外,整條路段的風景相當美麗,這樣的辛苦是值得的。因此,除了「難纏、無水、必亡」之外,風景秀麗的部分也應該強調一下。

問:那麼,你印象最深的美麗風景是什麼?可否簡單描述一下?
答:大概就是「鐵杉、箭竹和水鹿」。

問:鐵山?是指哪座山啊?
答:鐵杉是一種植物,是杉木的杉,不是爬山的山。

問:鐵杉是高山才有的植物嗎?南一段特別多嗎?
答:鐵杉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3000公尺左右,全台的高山都有,十分普遍。這次走南一段會特別印象深刻,主要是因為這次的行程大都在三千公尺上下,正好是鐵杉與箭竹交界的界線,不時的在鐵杉與箭竹草坡之間穿梭。靠近溪谷的地方通常是成片的鐵杉林,到了稜線或山頭上就轉變成整片的草坡,上上下下之間,兩邊就是大鐵杉、箭竹林、鐵杉林、短草坡……如此交替出現,加上稜線兩邊的溪谷經常風起雲湧,場景在轉瞬之間就變換成層次分明的水墨畫。山的面貌瞬息萬變,印象十分深刻。

問:那水鹿呢?
答:這次行程當中,走在最前面的夥伴看到了8隻水鹿。我自己也有看到一兩隻。聽到了很多被嚇跑的水鹿叫聲、奔跑的腳步聲、獼猴的警告聲、動物的屍骨、排遺……動物的腥臊味更是時有所「聞」。走在山路上,感覺像是進入了「動物的天堂」。覺得自己像是闖入了動物的家,是個外來者。

問:這種外來者的感覺,對你有什麼影響嗎?
答:會讓我更加注意人對山林的衝擊。因為覺得山林是動物的家。當我們拜訪別人的家時,通常不會隨地大小便,也不會亂丟垃圾——所以,到山裡也不應該亂丟垃圾,更應該注意大小便的處理。我想,水鹿一定不喜歡住在有垃圾的地方吧,或是一直有人到牠家丟垃圾。東西既然帶得進去,就一定背得出來吧!看到營地附近丟了很多寶特瓶和瓦斯罐,令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問:對於將來要去南一段的山友,有什麼忠告嗎?
答:是很值得去的路線,尤其是從第一天就看到最後一天要走的路,真是過癮!不過要趁年輕去。畢竟,山高路長,加上缺水,體能不能太輕忽。有體力才有餘力欣賞美景,有體力才不會把想寶特瓶留在山上。

問: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的訪問就到此結束,謝謝你。
答:不客氣。

問:下次還有想去什麼地方嗎?
答:沒過去的地方都想去……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日出之際的野百合


這張照片是這次去閂山,最喜歡的一張。為了拍這張照,還對著夥伴開罵――小侯,你擋住了光線,我恨你!(我只有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才會說這麼重的話。小侯,請原諒我)

畫面的背景是中央尖山。這時候,太陽剛剛從中央尖山的死亡稜線附近,帶著滿滿的金光跳上來,毫不客氣的成片成片潑灑在草原上。野百合盛了滿滿一杯的晨曦,彷如一只透著光的白玉月光酒杯,像是對著山稜舉杯,歡慶一天的新生。

我們一行人在星光下趕路,翻山越嶺、撥草覓路,終於趕在日出之前登上了3168公尺高的閂山……及時,和野百合一起見證了一天的開始。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月光下的修煉:腳的覺醒與側身

2007/05/31


這次在政大岩場爬了三條,全都是右線:第一次爬到了第八塊;第二次上到第七塊;第三次靠著P的指導,以及繩子的拉力,上到了最上面。

今天是第二次在這裡練習。由於對路線比較熟悉了,知道哪個點好抓、哪個點可踩,所以心中篤定許多,也就沒那麼緊張了。心情放鬆之後,頭腦比較能夠思考,也比較可以察覺自己的狀況,知道自己什麼動作沒做好。

目前首要的目標是希望自己的腳下工夫能夠進步。第一步是要有所「覺醒」——時時提醒自己要靠腳站起來,而不是用手拉上去。這個道理很簡單,我也經常對其他新入門的岩友這樣說,但是要真正做到卻很難!尤其在over的地形上,人一站上去,身體就會往後傾斜,因此很容易不自覺的就用雙手把自己吊住。這樣的後果就是,一下子就精疲力竭了。

所以,第一步要先讓自己意識到「腳在用力」。最下面三塊岩板,因為很清楚有哪些大點可以抓,所以就能夠盡情的感受腳的施力狀況,強迫自己把重心放在腳上。但是爬到上面之後,愈來愈吃力,便又喪失這種自覺,而變回用手支撐全身重量的壞習慣。

另外,重心的轉換也是一個問題。書上是說,以屁股的移動來變換重心,但是我還沒有掌握到要點,反而是在轉換重心的時候,不知不覺又把全身的重量轉換到手上,而不是如願的換到另一隻腳上。

不過,從中也知道,在自己熟悉的路線上去練習一些動作,比較能夠確實做出來,否則光是適應路線就是一個挑戰,根本沒辦法思考如何修正動作。

第二個目標就是學會「側身」(Twist-Lock)。明眼人看到我在爬,立刻就會出現「爬的時候要側身,不要正上」的評語。所以,側身這個動作要列為現階段修煉的重點!

側身的好處很多,最具體的優點便是可以讓手伸得更長,抓到更遠的點,另一個好處是省力,尤其是在爬over的地形時,側身可以說是絕佳的方法。

第三次上攀,爬到第八塊時,心理突然出現一個障礙,因為之前都只爬到這裡就fall,所以爬到同一個地方的時候,腦海中就浮現出「我爬不上去,我會在這裡fall」的念頭。這應該是被之前失敗的經驗所制約,因為一直沒有成功的經驗,所以也就理所當然的覺得這一次也不行。

人類真是奇妙的動物啊!這麼容易就自我設限。我在那個點休息之後,用P教我的drop knee試著突破。剛踩上去時,左膝蓋曲摺成約九十度,我腦海中又浮現一個念頭:這樣很難使出力氣吧!最後,果真沒有成功。

休息之後,再試一次。因為比較習慣fall的感覺了,知道fall就是這樣,沒什麼大不了,所以放得比較開,那麼,就先相信P的話,試一次看看吧!結果非常神奇的,腳上竟然湧出一股力量把我往上推,手一伸便抓到了大點!在這次的練習中也發現,右手的lock動作也不能忽略——手lock住之後,身體穩住,另一隻手才能舉得起來。

下來之後,P說看我做那個動作,很有決心,所以就成功了。我想,這是「想法」影響了動作。以前,我總是很沒志氣的想,「那個動作,以我的身高我做不來」或是「我的柔軟度不好,一定做不出來」……很多時候都是自我設限。現在,我要改變想法,不要想太多,先做、先試,然後再去檢討為什麼做不到、哪裡做不好,然後逐步改進。

限制了自己的想法,就等於封死前進的道路;努力嘗試、累積經驗,就會找到上攀之路。在皎潔的月光下,我的內心開了一扇光明的窗……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再溯半屏溪

2007/05/26

一早騎著車去集合,半路上竟然下起雨來,還愈來愈大。我心裡暗想,天這麼黑,雨這麼大,領隊怎麼還不打電話來……取消?

在集合點上了車。我們這一車共四個人,大家竟然理所當然的往瑞芳出發,都沒有提出要撤退的意見。在高速公路上打電話給領隊,他們那一車也沒有要取消的意思。

這些人真是意志堅強啊!我心中一面暗自佩服,一面計畫等一下取消回家之後要看什麼電視節目。結果,到了起溯點,竟然出太陽!這……真是太神奇了!果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害我心情有點難以調適。

換裝完畢,大伙兒從半屏溪的出海口(就在台電煉銅場的門口)起溯。一開始是沿著大排水溝往上游走,然後往右切上陸路,沿溪走,最後接上一堵高高的攔沙壩。攔沙壩之後,就是真正走在溪床上了。

半屏溪位於金瓜石附近,是一條很美的溪谷,兩側的稜線不高,但是連綿起伏的山稜相當優雅,配上巨大的岩壁與翠綠的植被,給人一種置身仙境的感覺。半屏溪溪水清澈,河床上遍布著安山岩,屬於典型的火成岩。這條溪的源頭是一座大瀑布,途中要經過三個瀑布:大鬼瀑布、小鬼瀑布和老鬼瀑布。

大鬼瀑布最高也最大,必須先由一名攻擊手從右側先鋒攻上去架繩,這時候他身上沒有任何確保,需要倚重絕佳的攀岩技巧。之後上去的人,雖然身上有繩子確保,卻還是要靠自己沿著岩壁攀上去。接下來的小鬼瀑布最小,大約兩個人高,但是落差大,沒有好的手點和腳點,所以並不好上。但是只要架好繩子,後面的人拉繩就可以上去。往後一路到上游,就沒有什麼困難地形了。老鬼瀑布是由一道人工砌成的駁坎所形成,隨手可抓、隨處可踩,很容易通過。

去年,我和另一群朋友來過,但是只走到小鬼瀑布就回頭了。這次同行的夥伴當中,有人已經來第四次了,之前也都只到小鬼瀑布為止。這一次,領隊設定的時間是,最晚兩點半就要回頭。我們今天到底能不能完溯呢?

天空由灰轉藍,太陽愈來愈大,大家走到汗流浹背,遇到第一個深潭便紛紛下水消暑。果然夏天是一定要溯溪的!

不久,便抵達了大鬼瀑布。這次瀑布底下的深潭,水比我上次來的時候少很多。學長說,水位大概下降了五、六十公分。瀑布最深的地方大概是我的身高。上回來,都還可以從瀑布頂端跳水下來呢,這次恐怕是不行了。

英勇的領隊三兩下就攻到最上面,迅速的用cam(俗稱friend)架好繩,並幫大家確保。我因為上次爬過,所以比較不會緊張,但第一步還是爬上不去,試了兩三回都徒勞無功,最後是靠學長推我一把才得上攀。

過了大鬼瀑布之後,便頻頻出現壺穴地形。在一大片的岩壁上,出現一個個水流侵蝕出來的大圓穴,積水深的地方成了適合游泳的絕佳深潭。

走到小鬼瀑布之後,停下來吃午餐。我們開爐煮麵,配上多種新鮮蔬菜和金針菇,滿滿一整鍋的幸福!吃著吃著,老天爺還賞我們一些雨水助興。

小鬼瀑布的水量也大大減少,上回瀑布大到無法靠近,這次卻很容易就可以游到瀑布裡面的洞穴。同行的女夥伴三兩下就爬到瀑布上端,並用扁帶架好繩,真是太厲害了!溯溪這項活動中,女性攻擊手相當少見,所以這次的行動相當振奮人心!姊姊妹妹們,加油!(不過,要先把游泳練好)

之後,來到老鬼瀑布。這其實是一座以大石塊砌成的攔沙壩所形成的人工瀑布,用老鬼來形成十分貼切,的確是年邁得無法作怪了。順利上去之後,是一個雙溪匯流口。我們來的這個時候,正好是山林投盛開的時節,滿山遍野都是金黃色的花朵,沒想到這種植物的花竟然如此美麗!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山林投的花。

在這個匯流口要取右股。但是右邊這條支流完全沒有水,倒是左邊的支流有水。但是領隊說,走右股沒錯。大家便在疑惑中邁步前進,踩著大大小小的石塊,一路往上游走。沒有水的乾溪溝有些地方落差特別大,走起來有點辛苦。

我很佩服這些溯溪的前輩,他們總是可以平穩的在石塊上又走又跳,一會兒高繞,一會兒攀爬。我追蹤著石頭上的溼鞋印,發現大家的步伐都很大,我跟不太上,有些地方我不敢跨得那麼遠,所以跟得有點喘……這讓我想起剛爬山的時候,每跨出一步都很遲疑,因為不知道要踏哪裡比較好,選擇的結果卻讓前輩質疑,怎麼淨挑些最難走的路走?有時候,對於是要踏出右腳還是左腳也很猶豫,所以速度就跟不上大家。不過,靠著經驗的累積,應該會慢慢進步吧!

真的會有傳說中的大瀑布嗎?怎麼一點水聲也沒有?大家的疑惑最後終於獲得解答。

我們來到溪谷的盡頭。眼前是一片超過百米高的大岩壁,一股又細又長的白瀑從天而降,底部是一池清澈的小水潭,我們一群人正好圍坐一圈,伸腳泡著水,或是漂浮在水面上,讓全身放鬆,舒服得像是在享受深谷裡不為人知的溫泉。

這次,終於親眼看到半屏溪大瀑布!

再溯半屏溪【番外篇】:山林投盛開!

2007/05/26

過了老鬼瀑布之後,前面就是一個雙溪匯流口,我們取右股往上走。在右股這邊的左側山壁上開滿了一簇簇的黃花,龐大的數量形成了一種重複的幾何美感,像是綠色手巾上印著一朵朵的金黃小花。

這種花朵長相奇特,既沒有花瓣也沒有花蕊,而是突出三枝黃色,像是蠟燭的棒狀物,基部還襯著一層層淡黃色的「葉片」,葉子的邊緣有細細的白色鋸齒。

我從沒看過這樣奇特、令人困惑的花。

猛一看,很像海芋花的結構,也就是所謂的「佛焰花序」:一枝棒狀的肉穗花序再加上一片葉狀的佛焰苞。但是這種植物的花有三枝肉穗花序,佛焰苞也有好多片,層層疊疊,但是這些苞片並沒有像海芋那樣往上延伸,包住肉穗花序,而是只有襯在底部,像天堂鳥的苞片那樣。

另外,這種花還散發出相當濃郁的香味,聞起來很像過熟的鳳梨或是水果腐爛的香味。花開得滿坑滿谷,香味也瀰漫在溪谷中,一走近就撲鼻而來。

一開始,我覺得葉子的生長方式以及長相有點像鳳梨,但再仔細一看,覺得葉子的模樣與林投比較接近,只是比較小一點,比例上也比較瘦長。林投的花是什麼樣子呢?我只有看過林投果,沒有看過林投開花,所以無從確認。

這到底是什麼呢?好想知道啊!

接著,我們在乾溪谷中往上走了一小段。我看到了從山壁上伸出來,彎彎曲曲的莖,莖上還有一環一環、葉子脫落之後遺留的葉痕——這和林投的莖一模一樣,只不過林投的莖,比較起來要粗壯多了。在這個當兒,我想起來了,如果不看花的話,我在蘭嶼的山上看過這種植物!對了,它叫做「山林投」!

原來,山林投的花這樣奇特啊!

有人問我說,為什麼已經爬過山、走過的路,還要一去再去呢?我想,這回有個好答案了——有的時候,是為了去看看不一樣的花!
—————————
山林投
別名:林投舅、山露兜、台灣蔓露兜
學名:Freycinetia formosana Hemsl.
英文名:climbing screw pine(意思是:會攀爬的螺旋狀的鳳梨)
分布:北部海岸、恆春半島、台東、蘭嶼等地。以淡金海岸、北海岸、基隆及龜山島等北部海岸為主要分布地。
花朵:為肉穗花序2~4,且具有佛焰苞片,雌雄異株。花朵十分芳香,可作為芳香劑。
花期:7~9月(但是這次看到盛開是5月底)

參考資料:
台灣野花365秋冬篇 P22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重返政大岩場

(2007/05/22)

其實沒有認真的在政大岩場練習過。之前,都是去看政大盃或國手比賽,或是去體驗,全都是玩玩而已。

政大這個戶外岩場有13米高,過了第二塊岩板之後,就一路外傾,直到最上面。我從來沒有一口氣爬完13塊,更別說在這個岩場leading了。記得第一次去玩的時候,連第一塊都站不上去,因為手點根本抓不住……

今天晚上和P到政大岩場,我爬了3次:第1次爬右線,只上到第7塊;第2次爬中線,也只到第7塊;第3次再試著爬右線,卻已經沒力了,手抓到第二塊之後,就上不去了,幾番掙扎之後,上到第三塊。一個晚上奮戰下來,勉強只爬了17米而已。

第1次上去的時候,雖然手臂有力,但是身體十分緊張,很緊繃,完全靠手拉,腳都沒有施力。而且我發現,自己很怕fall。大概是因為在戶外,十分空曠,暴露感很大,心裡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懼。尤其在第一次fall的時候,真是嚇到極點。唉!我真是太膽小了。

第2次上攀的時候,我提醒自己要放鬆。唯有放鬆身體,才能發出力量。這次爬得比較不緊張。但是P一直提醒我要用的「drop knee」(應該是這個名詞吧)的技巧,還是做不到。我覺得是我的腳一直踩不好,就算有踩好,也發不出力量。討論的結果,可能是我的動作不連貫,沒有利用側身的力量順勢上蹬。總之,還要多多練習才行。

P也提醒我,要多多觀察別人。這也是一種訓練。由於政大岩場是一路over上去,所以剛好可以訓練攀爬over的技巧。drop knee就是攀爬懸岩相當重要的技巧,可以說是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我觀察其他的岩友,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一下子彎左膝,一會兒折右膝,噗噗噗的就上到最頂了,真是厲害。也因為全都是懸岩,所以在這個場地也能夠訓練出極佳的耐力。

這個岩場對於初學者來說,的確是太難了。但現階段的我應該可以增加一點強度,所以日後要在政大岩場多多努力。況且,我很喜歡在政大岩場的感覺。第一是,可以看見一大片天空,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見星星,晚風吹來,相當舒服,,有一種很悠閒、放鬆的感覺。再者,那裡的人總是很好相處,雖然不太認識甚至是第一次見面,都能很容易的聊起來。可能是因為岩場設置在校園裡(而且不是我的母校),讓我感覺像進入不同的世界,或是從現實社會回到了以前那種簡單而清純的氛圍裡,可以拋卻諸多惱人的事。而且,這裡是免費的,更讓人覺得沒有利益糾葛……(我真的是太社會化了)。

今後,要多多加油!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悠閒的星期日

原本約了兩車的人要去走平等古圳附近上擎天崗的步道——瑪礁古道,結果一早就開始下雨,人數從8個人減半為4個人。這也好,便決定走得遠一點:從平等古圳的最上層開始,先走瑪礁古道,上到稜線之後右轉,接著走所謂的瑪礁古道水路,沿著內雙溪上到擎天崗之後,再走礁瑪古道陸路下山,下到中途,再轉接內寮古道,出到有公車的地方。

總之呢,內雙溪和礁坑溪之間的山稜上,有著四通八達的古道系統。而我呢,決定隨性亂走一通。

以前帶朋友爬山,總是覺得壓力很大,自己沒去過的,就不敢帶人去。後來,跟朋友比較熟了,大家也都有爬郊山的經驗了,就覺得可以試試看,走一些完全沒去過的路。反正,大不了就折返。

這次選的路段,嚴格說起來,我只走過前面三分一。上回溯溪時,因為隊友受傷,緊急撤退,從溪谷上切,接到礁瑪古道,然後走到清風亭。前一天晚上,朋友覺得搭公車太麻煩,臨時改成自己開車上山。接完電話,我只好從床上爬起來,好好研究一下開車上山的路線,加上變成要回到停車的地方,就想走O型路線,不要來回都走一樣的路。

開車到了平等里時,雨還在下,沒想到雨一整天都沒停……。四個成員中,有帶雨衣雨褲的,只有我一個人;Joshua只帶了Gore-Tex外套,還穿著八分褲,腳上穿的是一雙超滑的名牌步鞋;來自馬來西亞的Kelvin帶的是便利商店買的,一穿就破的小飛俠雨衣;至於sophia小姐則是連雨衣都沒帶!(我這次也很糊塗,竟然沒帶頭燈)

唯一的好消息是,四個人都帶了傘。

好吧,先到平等古圳看看吧。從清風亭旁邊的石階往下走,不久就可以看到左側有一條人工的水圳。水圳進入山洞的地方,還有一塊石碑寫著「平等古圳」四個紅色大字。之後,步道平行著圳道往上游延伸,兩邊的植被茂密成蔭,走起來相當舒服,尤其適合夏天,走起來相當涼爽,難怪是一條熱門路線!

「大家真的想走嗎?我們可以沿著水圳散步,慢慢走到溪邊,煮麵吃午餐,然後就撤退;第二個選擇是,走預定的路線,上到瑪礁山,然後再看看要不要撤退。」我向大家提出兩個選項。一遇到雨,心裡直想撤退,轉進淡水一日遊之類的。

「還是走一段好了,上到瑪礁山大概20分鐘,到時候,大家再決定要不要繼續走。」最後,大家決定走一小段路看看。看來,雨並沒有減低大家的興致。

穿過清風亭後,直上山路。路徑在樹林裡蜿蜒,兩側都是茂密的植被,我們撐著傘走,沒多久,褲子就被兩邊的草木濡溼了。山徑也有些滑,低漥處還挺泥濘的,還好總共帶了四枝登山杖。

上到瑪礁山之前,總共有兩段比較陡的路段,我說大概有50度,Joshua說不止,但是走起來並不難。上到稜線之後,就沿著稜線上上下下,我們只花了15分鐘便抵達瑪礁山。這座小山頭也叫做「新圳頭山」,是四等三角點,但是到處都是樹,一點展望也沒有。

「接下來,有兩個選擇,一是撤退回頭,到清風亭煮麵喝咖啡;二是繼續推進,大約30方分鐘會有叉路口,有一條叉路可以下到平菁路93巷,然後回到停車點。」

大家一邊休息,一邊吃著自認為「最好吃的」零嘴。最後,我的起司條落敗,大家都覺得Joshua買的高級米果好吃(有嗎?),也決定了再繼續走一段。

接下來的路皆走在稜線上,雨勢有減緩的樣子,五色鳥、繡眼畫眉等也出來湊熱鬧,Joshua說,雨要停了,為什麼呢?

因為,你沒有聽過鳥在下雨天的時候唱歌吧?

事實證明,鳥在下著細細的梅雨的時候,是會出來唱歌解悶的!

沿路,山月桃盛開著,沿著山路的兩旁綻放一串串潔白的小花。走了22分鐘便抵達叉路口。這個叉路口有一個石碑,上頭寫著「陽明山牧場」。叉路在左邊,可以通到平菁街93巷,也就是所謂的內寮。再往前大約一兩分鐘,還有一個大叉路口,這裡的右叉路會通往溪邊,也就是通往擎天崗的水路;直走則是繼續在稜線上行進,最後也會上到擎天崗。

「這裡的選擇是:一、回頭;二、下到93巷;三、走山路到擎天崗;四、走水路到擎天崗。」

沒想到,大家說都可以,要嚮導決定。看起來這三個人是熱身熱得差不多了,覺得意猶未盡,想再多走一點。我心中也是覺得都無所謂,只想走沒走過的路,如果要回頭的話,就走93巷;如果要上到擎天崗的話,比較想走水路,因為想看看過溪是怎樣過法。最後便決定再往前推進,因為再糟就像剛剛一路上來這樣,不過就是天雨路滑罷了!好吧,那就走水路!搞不好可以走到擎天崗呢!我記得別人的紀錄,好像從這裡不到1小時就可以抵達擎天崗。

就在討論的時候,大家也開始發現有螞蝗襲擊,從此便開始了人螞大戰。

水路基本上是腰繞路,沿著山腰繞了大半圈之後,過溪,然後沿溪上,這期間要過溪數次。腰繞不久之後,山徑的路中間出現大水管,成了名符其實的「水管路」,走起來不太方便,之後才與水管分道揚鑣。經過有鐵柵欄圍起來的水源保護區之後,會行經一個有數層駁坎的遺址,然後過一條有水的小小支流,水潭的深度大概……可以讓狗游泳!

然後,路切過主流。走到這裡,我看了一下手錶,離叉路口大約30分鐘。還不到12點,但是我肚子餓了,加上擔心擎天崗煮食不便,於是停下來休息吃午餐。

今天的午餐是雞蛋麵條配度小月肉燥罐頭,加上sophia從家裡帶出來的四季豆、干貝。清除完腳上的螞蝗之後,麵條也煮得差不多了,此時,雨也大了起來……斗大的雨滴落在溪中的水潭裡,撲通撲通的,真是打擊士氣!就連藍鵲粗啞的叫聲聽起來也像烏鴉那樣,令人高興不起來。加上這時候有一支九人的隊伍從擎天崗下來,他們說從這裡到擎天崗大約一個小時之內會到——聽起來的意思是,不是十幾二十分鐘之內可以到得了。

這下,真的要撤退了。

吃飽、清理完之後,大家又掙扎了一下,一會兒作勢要往前,一下子又說回頭吧……最後呢,當然是撤退了。這時候已經12點半了。回頭走到叉路口,便決定下到93巷,因為不想走重複的路。

從這個叉路口下到內寮很快,大約10分鐘。步道終點接上產業道路,眼前有兩左右兩條路。我們很幸運,遇到一位熱心的小妹妹。

「到平等古圳的清風亭要走左邊還是右邊呢?」我們向小妹妹問路。

「走左邊的路,下到雜貨店,那裡就是了。」原來是要走左叉路,我以為是右邊這一條呢。

「不過,要走30分鐘喔。」我們正要往下走,小妹妹又補了一句,「你們可以搭公車,到雜貨店下車。公車1點25分會到。」

小妹妹真是好人啊,不然我們踢這一段下坡的產業道路,可能會走到哭!不一會兒,公車準時出現,我們便搭車順利的回到停車處。

終於順利完成,接下來就是愉快的金山半日遊。從平等里開山路到山仔后,接上陽金公路後,便直奔金山,還順道去參觀了一個神奇的泡湯勝地——長春谷。不過,今天泡湯的人超多,光遊覽車就有兩輛,下次再來泡吧!

由於Sophia在金山工作,熟門熟路的,在她的介紹之下,讓我們忍不住要稱讚金山真是個好地方!

最後,Sophia帶我們去海邊一家吃到飽的羊肉爐店,邊吃熱騰騰的羊肉爐,邊看海,真是舒服。填飽肚子之後,便到萬里街上大啖傳說中知名的亞尼克蛋糕,為今天的悠閒之旅畫下一個幸福的句點。

由於和Joshua、Sophia是多年的好朋友,一點也不用擔心他們走得好不好,也不用煩惱他們玩得高不高興,只要一路輕鬆的鬼扯淡就行了,真是愉快啊!

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窗外即景:年輕的白頭翁

在這家公司就快要滿四年了,這期間,總共搬了三次家。目前的辦公室面對著一座公園。很幸運的,隨著老闆升官,我的座位跟著雞犬升天,分到一個靠窗的位置,光線很好,有太陽的日子就會東晒,下午的時候,鄰近大樓的玻璃窗還會反射太陽光,造成一種很奇特的西晒現象。總之,我擁有一個值得感恩的辦公風景。

座位右邊的窗戶外面是一排小葉欖仁和幾棵的榕樹、桑樹等等。雖然離大馬路和高架橋很近,不過,這個小小的樹林裡可有不少令人驚奇的動物來來去去呢!目前觀察到的鳥類有:斑鳩(傍晚時固定會出現)、紅嘴黑鵯(春天很吵雜)、喜鵲(是的,就是傳說中幫牛郎織女架橋的那種鳥)、白頭翁(四季都可以看到)、綠繡眼(迷人的小可愛)、樹鵲(尾巴真的很長)、麻雀(就是四處可見的麻雀)等等。

最近吸引我目光的是白頭翁。這種鳥兒在城市相當常見,與麻雀和綠繡眼號稱「城市三劍客」。白頭翁最大的特徵是後腦勺有一搓白色的羽毛。最近在窗外活動的白頭翁是亞成鳥,頭上的毛還是草綠色的。

上星期看到時,還以為是什麼怪鳥,定眼一看,身型和姿態分明就是白頭翁,可是,頭上怎麼沒有大白斑呢?後來,才想起來,白頭翁的亞成鳥必須再經過一次換羽,才會有亮白的「頭毛」。

今天早上,枝頭上又飛來一隻白頭翁的亞成鳥,我心想,嘿!這次不會被騙了,我認得你!不久,又飛來兩三隻白頭翁,而且頭上是相當搶眼的白毛,原來是成年的白頭翁。其中有一隻停在亞成鳥的左側,嘴裡叼了一陀白白的東西,以極快的速度餵給亞成鳥吃。看到這溫馨的一幕,我更確定那是即將長大的白頭翁亞成鳥了。原來,鳥兒的繁殖季已經到了尾聲。難怪,小葉欖仁的葉子已經茂密成蔭,準備好迎接夏天了……

根據觀察紀錄,亞成鳥雖然已經會飛行了,不過,還是會有乞食的動作,親鳥也會有餵食的習慣。一隻鳥的獨立其實是逐步的。

祝福你,長大就是一種幸福!有爸爸媽媽的呵護,你一定可以飛得更穩!(寫到這裡,也順便祝福即將當媽媽的妹妹。)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博物館驚魂

終於抽了空,前往故宮欣賞「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然而,整個看展的經驗有如一場惡夢,讓我只想大叫,快點醒來吧!

話說,一開始就十分不順利。我以為挑非假日請假前往,應該會清閒許多,然而才到售票處就發現竟然要排隊買票,真是不妙!接著,由於手機快沒電了,只好去租語音導覽的設備,萬萬沒想到,排的隊竟然比買票的更長!在等的過程中,我往右手邊看去――這下可好,來了更長的隊伍:一班班的小朋友,每班的小朋友排成兩行,老師開始一班班的點名。不會吧,來這裡戶外教學喔?

剪了票、戴上耳機,一切準備就緒,我開始了這趟「世界文明瑰寶」的探索之旅。這個展覽的緣起,是為了紀念大英博物館成立250年的世界巡迴展覽,台北故宮是其中一站,據說洽談了兩年才成功。

才一踏進第一展覽區,就發現整個場子根本是人山人海。每個作品前都擠滿了人,還有一團一團跟著解說人員的隊伍,還有一些地方還要排隊,跟著長長的人龍慢慢前進才能看到作品!有一些展覽區非常小,所以人一多就幾乎動彈不得,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好像整個台北市的人都請假來看展!

接下來可精采了,一群一群的小朋友上場了!這群小朋友彷彿如入無人之境,吵的吵,聊天的聊天,更有不少認真的學生還拿著筆記本抄著作品旁邊貼著的解說牌――不過,他們也太認真了,竟然就把筆記本貼著框住展覽作品的玻璃上,大辣辣的抄寫起來,我們這些矮的大人一看看過去就只看到一本白白的、寫滿中文的作業簿……館方維持秩序的人員出面制止後,小朋友很快的跑開,然後,跑去貼在下一個作品的玻璃櫃上,繼續抄寫。我在心裡暗自想:小朋友,你嘛幫幫忙,去一本導覽手冊就好了,上面什麼尺寸年代作者都有。再說,你是來看藝術品,還是來看解說牌?作業得100分,只表示你妨礙很多人,並不表示你真的有欣賞到。

沒有裝設玻璃的展櫃,對小朋友來說更方便,他們直接趴在作品的台子上書寫。我看了都嚇出一身冷汗,因為你不知道他何時會伸手一摸,在作品上留下一印漬。我想,如果大英博物館裡的人看到了,應該會很後悔借展給我們吧?

還有些小朋友更誇張,在人比較少的場子裡,跑來跑去、推推鬧鬧。再加上大人發表看法、討論、聊天,以及解說導覽人員嘗試著淺白的介紹……整個展場裡就這樣鬧烘烘的,我幾乎聽不到耳機裡語音導覽的聲音。

我知道這些脫序的演出都是孩子的天性,我可以體諒,但是我不能原諒的是,我們的教育並沒有教會孩子要懂得「尊重別人」。這是一個公共的場所,對於許多人來說,是安安靜靜欣賞藝術作品的重要場所,每個人對於作品的看法或許不同,對於藝術的解讀也都不一樣,但是處在同一空間的多元性必須獲得尊重,你也許喜歡和朋友討論,你也許需要做筆記好讓自己記得心中感動,但是我想要靜靜的和這些前人的心血好好對談,請你尊重我,如同我包容你一樣。

藝術是什麼?什麼是美?什麼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作品?我不認為這些答案是抄抄解說資料就能知道。藝術不就是要用眼睛去感受,用心去體會才能知道的嗎?博物館不正是可以給孩子感受顏色、線條、影像、質感、創意的地方嗎?而我們竟然要他們去收集用滑鼠就可以找到的文字資料?

真是荒謬。

看著玻璃櫃的木乃伊、製作精細的陶瓷,突然覺得它們很孤獨。他們其實都是以往人類生活當中的產物,可能是生活必需品,可能是增添生活樂趣的裝飾物,可能是紀念或緬懷物件……如今卻被關在玻璃櫃裡,創造這些物品的人們已經離開很久了,而它們的時間卻在被挖掘出土的那一刻凍結了。

總覺得,這些東西要有人使用,才能散發出生命力。

除此之外,導覽動線也不甚理想,每個區域的分隔也沒做出來,牆壁上的概論介紹很難找到對應的區域,更不要提搭配語音導覽的提示,十分不清楚,需要四處張望才能發現該作品到底有沒有語音導覽……

總之,是一次令人十分不悅的看展經驗,並不是對展出內容失望,而是對於展館的規畫以及觀眾的水準相當生氣。


附註:
這次看到兩件令我難忘的作品:杜勒(Albrecht Dürer)的版畫「憂鬱」,以及林布蘭(Rembrandt)的版畫「三個十字架」。事先不知道有兩件展出,看到時十分驚喜。

杜勒的「憂鬱」常常出現在數學書籍,尤其是介紹「魔方陣」的書。所謂的魔方陣是指在方陣中的格子裡填入不重複的數字,縱向、橫向或對角線,加起來的總合都等於一個相同的數值。我特地算了一下,畫中右上角的魔方陣,魔數等於34,而且他還把創作的年份(1514)藏在魔方陣中,十分有意思。當然啦,精細的版畫的技巧也是有如神技。

林布蘭的「三個十字架」,以前只在書上看過。親眼看到畫作,才發覺藝術這種東西還是要親眼看到才有立體感,書印得再好也無法呈現出來。這幅版畫最棒的是在色調的變化,利用陰影的變化做出空間的效果,十分感人。

2007年4月30日 星期一

在空中飛舞的孤獨

2007年的第一場電影,從「地海戰記」開始。這部電影動畫的導演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故事是改編自一部系列奇幻小說,我沒看過小說,事先也刻意避開關於故事內容的介紹,唯一的印象只有電影宣傳海報上的少年和一隻龍。

不知道這部動畫的觀眾設定是在什麼年齡層?在我看來,這部動畫的內容缺少了讓孩子笑出聲的點,而這個點是以往宮崎駿的動畫裡表現最成功的部分之一,這種會讓孩子發笑的設定,可能是可愛,例如,龍貓,也可能是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糗事,也可能是令人眼花撩亂的魔法或是想像力。而整個故事的發展也令人摸不著頭緒,很多東西沒有任何解釋就蹦出來,活像是天外飛來一大筆(許多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也常常會有這種缺點,讓沒有看過小說的人完全看不懂電影在演什麼)。總之,感覺有點像是許多我不懂的電影那樣,搞半天,最後跑出外星人來終結一切,令人傻眼。

不過,這部電影還是有感人的地方。當我坐在電影院裡,聽見女主角獨自站在草原上唱出她心中的孤獨之歌時,真的就像在一旁偷聽的男主角那樣,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這部動畫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首「瑟魯之歌」,以及那時侯男女主角站在一起的草原,彷彿可以聞到青草的味道、感受到吹過的風,十分舒服!

唱歌的人叫做「手嶌 葵」。我並不懂音樂,可是她的聲音在我聽來,十分乾淨,簡直可以用天籟來形容。動畫裡的這首歌,歌詞意境也十分深遠,有著日本那種簡單的詩意和禪味,是宮崎吾朗從荻原朔太郎的詩〈心〉得到啟示而寫出來的。

瑟魯之歌 詞:宮崎吾朗 曲:谷山浩子 編曲:中脇雅裕

在近黃昏的雲層上 總是孤單飛翔著
老鷹應該很悲傷吧
在無聲無息的風中 抓住天空的牠的羽翼
無法休息
把心比喻成什麼好呢 像老鷹般的這顆心
把心比喻成什麼好呢 在空中飛舞的悲傷

在細雨飄落的岩石邊 總是小小的開著
花朵應該很痛苦吧
在色彩迷濛的雨中 淺粉紅色的花瓣
無人撫摸
把心比喻成什麼好呢 像花朵般的這顆心
把心比喻成什麼好呢 受風吹雨打的苦痛

在無人煙的野徑上 和我並肩行走著
你也一定很寂寞吧
在蟲兒低喃的草原 一起前行的人們
無話可說
把心比喻成什麼好呢 單獨前往的這顆心
把心比喻成什麼好呢 孤單一人的寂寞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你覺得呢?

昨天,主編問我:「你有什麼看法?」我說沒有任何想法。我心裡只想盡快做出案主滿意的樣式。但是我並沒有對主編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晚上去上攀岩訓練課,教練提到台灣學生的學習習慣。每次老師問說,有沒有問題?台灣的學生個個都畏畏縮縮,一副希望老師不要點到他,要他說些什麼的龜樣子。而美國的學生呢?老師一說有沒有問題,全班50個學生有49個舉手,老師問那個沒有舉手的人,「你沒有問題?」那個學生說:「我手骨折,沒辦法舉手。」

仔細想想,我的學習過程的確是這樣。教練說,這樣的態度會學不到東西。因為老師無法知道你的想法、不了解你疑惑的地方,就無法針對你的問題對症下藥。所以真正能學到東西的學生,要勇敢的說出心裡的想法,不要怕丟臉、不要怕犯錯。這又是一項台灣學生的陋習:怕犯錯、怕被笑。

我想,在工作上也是這樣,經過充分的溝通,才能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知道工作的癥結在哪裡、什麼樣的解決方式可以符合雙方的需求。

我想我是怕我說出來的意見不被接納,或是被認為不周延。所以都以「沒有意見」或是「都可以」來回答。之後,我與設計的溝通,就會跟主編的想法愈離愈遠,工作也就一直在原地打轉,搞得精疲力竭,自己也覺得挫折很大。

這當中,也跟我的個性有關。我不是一個主動的人,個性也比較退卻(從小就這樣),說好聽一點是「隨和」,但實際上是不太願意和人溝通,總是一切都好。久而久之,就變成什麼好,以別人的意見為意見。到最後,也懶得自己思考,反正只要點頭同意別人的想法就好了。由於這種偷懶的心態,使得自己變成一個沒有想法的人。

這樣對生活沒什麼影響,過得也挺好,尤其碰到的朋友都相當有主見,真真令我大開眼界,才曉得,原來人也可以這樣。
現在,有些事會試著問自己,「有什麼想法呢?」有時候腦子還是一片空白,但是透過練習,還是慢慢有些微的進步。因此,在工作上也開始要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就算老闆對我說,「都已經是資深編輯了,這種事早該知道了!」也要勇敢的說出真實的想法--是的,雖然編輯做了很多年,但我就是不知道!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重回郡大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記憶力變得奇差無比,像是跟什麼人去爬什麼山、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之類的,全都記不住。在當下,常常覺得,此情此景應該畢生難忘吧,結果,幾個月之後,就忘得一乾二淨。

「上次和你一起去爬雪山……」經常有人這樣跟我打招呼。
「有嗎?」我的記憶體裡總是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朋友一定會覺得我這個人很奇怪吧,但是也沒辦法,真的是一點印象也沒有。我對於爬過的山的印象,總是只有片段的影像,例如,萬里無雲的藍天下的圈谷積滿了白雪,或是一棵棵在風雨中傲立的玉山圓柏等等。

今年的清明節假期和朋友去了一趟郡大山。走到山頂,看到三角點,才想起來,啊,這座山我來過!不僅是我,連同行的夥伴也嘖嘖稱奇--竟然有人如此健忘!

上次來的時候,據說是去年1月。一路風雨交加,我沿途陪著小朋友走,才上到第一個假山頭,小朋友就決定徹退。於是,我腦海中的檔案紀錄就變成:郡大山撤退。所以,我的印象中一直是郡大山沒爬成。

我們這一次是輕裝單攻。一大早從望鄉部落出發,車子直接開到郡大林道32公里處的登山口。郡大林道的前段還好,愈到後面路況愈差,不過野生動物倒不少,還看到一隻藍腹鷴在林道上狂奔,令大家興奮不已。

一路顛到登山口。天氣看起來不太糟,算是那種比多雲還糟一點的接近陰天的天氣。一開始是在樹林中陡上,坡度還好,屬於比緩上陡一點的那種超過45度、但小於70度的陡度,大概三十分鐘就走到望鄉山。

抵達山頂附近時,會先經過中央氣象局的自動氣象及雨量遙測系統,再往前幾公尺就是望鄉山山頂,有一顆山字的森林三角點。據說展望不錯,我們只看到底下雲霧繚繞,就是那種知道下面有聚落,但是什麼都看不到的狀況,也就是有人會遙指著遠方說:「看!我們住的民宿耶」接著馬上會有人附和說:「哎呀!房間窗戶忘記關啦!」的那種國王穿新衣、大家胡亂扯的狀況。

不過,馬醉木倒是看得一清二楚,正在盛開,一串串如鈴鐺的小白花,把滿山遍野點綴得盡是春意。馬醉木屬於杜鵑花科,有毒,馬吃了會昏醉致死,因而得名。可愛的小白花在望鄉山頂到郡大北峰這一段路上,處處可見,尤其在望鄉山附近,幾成花海,看得人也要醉倒。

之後便走在稜線上。到達郡大北峰之前,要經過多個假山頭,最前面的兩三個假山頭是整段路程中最陡的一段,路徑上遍布著大石塊,有些路段需要手腳並用,大家還笑說:「可以抱石喔!」

我想起,上回就是爬完這段陡坡之後,小朋友們決定撤退。

奮戰過這一小段之後,最後的山頭就是郡大北峰,山頂沒有任何標示。我們的原住民朋友說,有支稜分叉出去的那個小山頭便是。之後會下到一個寬大的坳地,看不出來是鞍部還是什麼地形,在此路徑明顯的右彎。

之後便在箭竹林中緩上,先切過一段短箭竹草坡,上稜之後便在密箭竹中上上下下穿梭。箭竹林大概有兩個人高,走在裡頭,彷彿到了臥虎藏龍的縮小版場景,不過是竹幹細了一點,竹葉小了一點,登山杖比起李慕白的青冥劍遜了點。雖然路徑有些泥濘,走起來還算輕鬆愉快。

不久,就到了郡大山山頂。踏上山頭,見到三角點,我突然發現,啊,我真的來過這裡。不過,對於腳邊另一顆森林三角點卻沒有印象。不知為何這座山上有兩顆三角點:大家搶著拍寫真集的是編號1694的二等三角點,另一顆則是被遺棄在旁邊的山字森林三角點。

我想起,上回來的時候,我最後一個走,獨自坐在山頭上沉思……

展望依舊不好,放眼望去都是雲霧,只能對照著地圖,想像在山腹蜿蜒的郡大林道,遙想玉山和北峰,山腳下是東埔聚落,對面是西巒大山……。大伙兒在山頂喝果汁,吃滷蛋,分蘋果,煮咖啡……分食完這些登頂紀念限定食品之後,準備下山。我請大家先走,讓我和郡大山好好獨處,這回可要牢牢記住,千萬不要又成了過眼雲煙,了無痕跡。

我靜靜的坐在石頭上,看著眼前矗立著的三角點,山也沉默著。上一回坐在這裡時,想些什麼呢?我想不起來了,隱約記得是「如果能這樣一直爬山該有多好」之類的念頭。

這次的想法依舊如此。

夥伴遠去之後,我聽見了風的腳步聲,輕輕柔柔的踏過我身後的杜鵑花,左右前後的禾本科野草也搓動長條狀的綠指頭,窸窸窣窣的。而我手上的筆在紙面上沙沙作響,繪出了郡大山的三角點……

「你會不會再度忘記,下次又登頂一次?」朋友這樣取笑我。
「那有什麼關係呢?我也很想看看郡大山有展望的樣子呀!」

我不介意再來一次,我想,山也不會介意。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那上山‧下海的

當你在山上看到任何一塊岩石,你都要心存敬意地想到,他們在地球開始之初就已經存在,直到現在,與你相遇的此刻。

而在許久許久之後,他們又將變得粉˙碎,被風、被雨、被水搬運送到海灘上,在海的裙襬上,接受浪的淘洗。

而當你在海邊遇到他們的時候,更要知道他們是如何歷盡千辛萬苦,歷經了千萬年才抵達那兒。

他們在那裡休息、靜默、傾聽,等待著沉積到深海之底,直到火山噴發,直到地殼隆起,他們又將回到山之巔,成為山之石。

也就是你腳邊這不起眼的。

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

喀比攀岩記:閃亮亮的一天(上)

◎行程摘要:
2/20 view point吃早餐→diamond cave north face→view point吃晚餐

◎不可錯過的餐點:
*Pad Thai(泰式炒麵):有海鮮(通常是蝦子加花枝)、蔬菜等不同的口味,麵條有點像切得很細的板條。特別的是,Pad Thai上都會加花生粉,吃的時候,擠幾滴檸檬、把花生粉拌勻,酸酸辣辣的炒麵混著香香的花生粉,在嘴裡嚼起來不知為何就是很搭。
*Tom Yum Kung(泰式酸辣湯):以蝦子、花枝等海鮮,搭配洋蔥、番茄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香料植物煮成的海鮮酸辣湯。在大熱天裡喝口又酸又辣的Tom Yum Kung會讓人頓時胃口大開,雖然很辣又很燙,卻會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一早醒來,大家很快就決定好要去diamond cave north face爬,因為這區有簡單的路線,也有困難的高手路線,能同時滿足我們四個人的需求。

在挑選攀爬的地點時,除了要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等級的路線之外,還要注意是否有漲退潮的問題,有些地方在漲潮時走過不去,或是沒有適當的地方確保。另外,日照的方向也要考慮進去,一般來說,面東的岩壁只能在一大早或是下午爬,因為早上10、11點之後太陽會大到把人晒成人乾。還好,這些資訊在guide book中都有列出來,diamond cave north face這區一整天都能爬。

吃完飯店供應的早餐,依著guide book上的地圖前往。途中經過國家公園管理的鐘乳石洞穴,由於還不到上班的時間,沒有人管制,我們便溜進去看了一下,不過因為沒有打燈,看不太出來有什麼名堂。出來時,在洞口附近的樹上看到一群猴子,全身黑毛,眼睛和嘴巴有一圈白毛,相當可愛。

這裡是相當熱門的一區,由於簡單的路線很多,許多新手,像是當地的攀岩體驗課程也都會來這裡上課(one two three也是屬於這種的熱門地區)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很多人在爬了,路線都占滿了人。我們對照著guide book,看了老半天看不出個所以然,真是要命,根本不知道眼前這一大片岩壁到底是書上畫的哪個部分,最後老虎鉗去問正在爬的人――得到的答案都是,這裡是diamond cave。後來才發現他們使用的guide book與我們用的不一樣(一本要價800泰銖),區域的命名也略有不同。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對照了很久,老虎鉗依自己的經驗,用眼睛判斷難度後,便直接上了。我們從面對岩壁的右側開始爬起,這一面岩壁的難度平均是6b,我只能爬Top-roping。一開始還試了一條6A+的oil friend,第一步有點斜板,但是我的腳不會踩這種光滑的斜板,只上到老虎鉗幫我掛好的第一個快扣就投降了。而且有外國人在排隊等著我們占用的路線,也不好意思hang太久。

之後,老虎鉗和古先生去爬多繩距的長路線,也就是multi-pitch。我便與小米蟲(古太太)搭檔,這時已經中午,大家都去吃午餐了,岩壁左側這一面已經淨空,我們便將簡單的路線一條一條爬完。

「你想爬什麼等級的路線?我可以告訴你。」上午認識的丹麥女生這樣對我說。
「最簡單的!」我笑著回答她。
「那麼,你可以試這一條!」她指著眼前一條看起來不難的路線。她說她昨天爬過,很簡單,但是很好玩。

我決定自己leading上去,而且到上面進行「系統轉換」。

喀比攀岩記:閃亮亮的一天(下)

一般來說,如果top anchor掛的是兩個開口相反的金屬勾環,先鋒到頂之後只要把繩子掛入那兩個勾環即可,爬完之後直接抽掉繩子就可以走人,一般在室內岩館裡的設計就是這種。但是這裡有些路線的top anchor是使用一個圓形的金屬環(像這樣:◎),這種設計沒有任何開口,繩子無法直接掛入,這時候就要進行系統轉換:先鋒到頂之後,將繩子從快扣中轉移到top anchor的金屬環裡,以便爬完要撤退時,可以收回最上面的快扣。

在這裡攀岩,最有效率的是兩個人一組:第一個人先鋒,第二個人爬到頂之後(要leading或是top-roping 都可以),進行系統轉換,下來時順便收快扣,完成後直接抽繩,就可以去爬下一條路線。也可以第一個人先鋒到頂之後,做好系統轉換,下來時一路收快扣,第二個人進行top-roping,完成之後,直接抽繩,就可以進攻下一條路線。

我其實很緊張,因為我從來沒有做過「系統轉換」。這種先鋒撤退的系統轉換我都是聽前輩用嘴巴說而已,沒有實際操作過。昨天在one two three時,老虎鉗先生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詳細的跟我說明過一次,本來要上去實際練習,可是老虎鉗說路線最頂的位置不好,他無法看見我的動作,等下次有比較適合的路線他再教我,幫我看著。

這條路線看起來很簡單。我的on-sight能力很差,無法用眼睛就想像出上去之後要做什麼動作,不過這一條沿路上去都是斜板,手點、腳點看起來都很大,應該沒問題。準備妥當,腰上掛著叮叮咚咚的快扣就上了。爬不到10米,我想應該是右側的anchor,正要切過去掛快扣時,再底下吃午餐乾糧的丹麥女生跟我說不是那個,而是左側更高的ahchor,我抬頭一看,媽呀!不會吧,好遠呀!不過只能硬著頭皮上了,我跟好心的丹麥女生說了聲「OK!」,繼續往上爬。原來這條叫做name unknown,有20米長!

還好真的不難,到頂之後展開我生平第一次的先鋒撤退。因為沒有經驗,做得手忙腳亂。經過這次實作經驗後,才知道應該在出發之前,就把需要用到的有鎖勾環、快扣等先準備妥當,到頂之後才能最有效率的做完所有的動作,而且操作時還要注意掛的位置和方向,免得一堆快扣、勾環卡在一塊兒,一旦受力拉緊之後,被壓住的就很難拿出來。最後的階段,還發生有鎖勾環卡住打不開的狀況,大概是因為太久沒有上油,我使勁吃奶的力氣,左手旋完換右手旋……怎麼辦?難道就要這樣被鎖在上面嗎?我急得滿頭大汗,還好最後終於打開了。回去之後,一定要好好保養裝備!完成之後,我請小米蟲放我下來,沿途順便收快扣。然後,換小米蟲爬。

接著,我們進攻下一條5的路線。這次做系統轉換就順暢多了,一下子就完成了,順利下降到地面。在這塊岩壁上,可以望見我們住的飯店以及diamond cave Resort,更遠一點還可以看到海邊,下午時分,海風吹過來,十分舒服。我們兩個女生就這樣爬完那面岩壁三條5的路線。

在這裡還遇到一位當地的教練,帶一位澳洲人來進行體驗課程。教練叫做wang,正巧是我們住的那家飯店的攀岩教練。澳洲人來過台灣,所以看到我們感覺很親切。他說了很多,我和小米蟲卻一直搞不懂他做的工作到底是什麼。他覺得台北車很多,我說對啊,看路上的摩托車就知道!他說「That’s crazy!」哈!真是貼切。他也提到他特別喜歡台灣一位楊姓導演的電影,我們猜想可能是楊德昌,我說他的電影真的很棒,但是帶有一股哀傷的氛圍,他表示贊同。

我坐在石頭上,一邊休息,一邊在guide book上作筆記,順便校正路線圖。我們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當你爬上去時,會不會害怕?我每次爬到高的地方都好怕。」我用很破的英文問他。

「一點都不會。」原來是他的工作需要爬到高處,所以他很習慣了,一點也不會怕。他很喜歡爬岩,所以來參加體驗課程。我們從教練wang那裡得知,一天的體驗課程,每人要1800泰銖,真是昂貴啊。

之後,我和小米蟲跑去看老虎鉗和古先生爬。他們已經從最裡面一路往外爬到diamond cave,老虎鉗說他爬其中一條路線時,還摸到一條蛇蛻,嚇了一大跳!最後,我們4個又是這個區域最晚收工的。

晚上在飯店的餐廳,與月旦小姐和金宏先生會合。他們小倆口是今天早上到的,也住viewpoint,下午兩人徒步環了Railay一圈。金宏先生六年前來過,是識途老馬。我們六個人點了一桌菜,好吃又划算。

明天預定是休息日,要去Railay West那邊的Ton Sai看高手爬岩,下午就到Railay West搭船的地方接下一批抵達的人,他們會從Ao Nang幫我們買水過來。

他們,現在應該是曼谷的機場過夜吧……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關於名偵探柯南……

《名偵探柯南》是一部日本漫畫,原先是在漫畫週刊上發表(1994年開始),後來推出單行本,接著也推出電視版動畫、劇場版動畫等等,算一算,柯南這位小學生偵探出道至今已經超過10年!

電視版動畫就是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卡通。台灣播放的是一集三十分鐘,通常一集會是一個完整的案件:有人被殺、然後進行調查,最後推理、解決。有的案件比較複雜,會分上下集,甚至分為前篇、中篇和後篇。

我是從電視版的動畫開始看的。那時候正當這部動畫在台灣紅得不得了,好奇之下才看的,加上我是福爾摩斯迷,聽到以作者柯南.道爾為名的卡通,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再說,日本的推理小說一向自成一格,我也想看看轉化成給小朋友看的殺人案件是如何變成「普通級」的。

結果,我成了的柯南的「影迷」(並不是那種迷到會收集漫畫、海報、公仔那種程度,純粹只是愛看而已,而且可以一看再看)。

自1997年開始,《名偵探柯南》推出了劇場版動畫,也就是在電影院放映的動畫。一部大約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是一個獨立的故事,角色的設定與漫畫是一致的,但案件的發展和結局都是完整的,沒看過漫畫的人也可以直接看電影。到目前為止,已經推出10部電影。

與漫畫或是電視版動畫比起來,劇場版的故事情節複雜許多,出現的人物更是牽連廣泛,劇情也更「扯」,諸如騎機車、開飛機、開遊艇,甚至開槍等等,場面也更為浩大,有爆破、沉船、3D雲霄飛車等等,當然,死的人也更多,犯案的手法也更上一層樓,真兇更是藏了好幾層,往往不到最後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犯人。

推理故事中,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犯罪動機」和「作案手法」。觀察入微的偵探往往可以從案發現場的蛛絲馬跡破解作案的手法,但是殺人的動機往往需要犯人自白才能了解。簡單來說,殺人動機就是人性,犯案手法則是創意,而《名偵探柯南》在人性的刻畫和手法的設計上都相當成功。

在柯南所遇到的案件當中,犯人往往是出於「恨」,像是自己的小孩被車子撞死、親人被惡劣的企業家逼得走投無路而自殺,或是被人欺負、瞧不起等等,由於受到不公不義的待遇或是被奪走心愛的人,而產生了報復的念頭。當然,也有些是因為貪念,像是想一夕致富而去搶劫等等。這些犯案的動機都是人之常情,是人性的掙扎,僅僅一念之差,就讓人變成殺人的修羅。

我們其實也會有那樣的情緒,只是一般人都謹守在社會道德的規範之下而沒有失控。正是因為如此,故事中赤裸裸的人性很容易引起共鳴,隨著案件的發展,觀眾會很想知道犯人為什麼要奪走被害人的性命,而被害人真的是無辜的受害者嗎?

當案情水落石出後,觀眾更好奇的其實是犯人的反應。通常,犯人會悔很交加而想一死了之,但是主角告訴我們:偵探破解案件如果只是將犯人逼向死路,這樣跟犯人有什麼差別?那麼,偵探汲汲營營找出真相,究竟為了什麼?其實是為了將犯罪者從修羅地獄中拯救出來,勇敢去面對自己所犯下的罪。所以找出那唯一的真相成了救贖必要的手段。

至於故事中的犯案手法,其實是作者挑戰讀者的地方,雖然是設定為給小朋友看的漫畫,但是劇情的安排並沒有刻意低估讀者的智商,有時候連大人都破解不了呢(不過情節的安排上屬於短篇故事,所以劇情都很簡潔)!

《名偵探柯南》吸引我的地方,除了「推理」這個因素之外,故事本身還加入許多有趣的設定,像是神祕的邪惡黑衣人組織、男女主角之間遙遙無期的愛情等等,都是增加故事張力的賣點,也是這個故事能夠老少通吃、長紅暢銷的緣故吧!

=================
昨天熬夜看完了最新的劇場版《偵探們的鎮魂歌》,突然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迷這部動畫。對於能夠架構出這樣的故事和劇情的創作者,也深感佩服,也很好奇這麼複雜的分工,要如何有效率的運作(編輯在製作一本書時,常常是獨立作業,頂多就和美術設計一起工作而已)。對了,最新這一集的劇場版,背景的繪製已經全面翻新,都使用3D動畫的技術,而且與平面繪製的人物搭配得很好,整體看起來細緻很多。期待第11部動畫上映!

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喀比攀岩記:在喀比的第一天

◎行程摘要:
2/18林內→二水(台鐵)→台中新烏日(高鐵)→
高鐵桃園站(轉乘公車)→桃園國際機場(泰航)→
曼谷機場(在機場過夜)→2/19喀比機場(計程車)→
Ao Nang(購買水和草蓆等;搭Longtail boat)→
Railay West(步行)→ Railay East的Viewpoint Resort → King climbers店(購買guide book)→
one two three(攀岩)→ Ya Ya Resort吃晚餐→
回Viewpoint休息

◎花費與時間摘要:
高鐵桃園站→桃園國際機場轉乘公車每人15元,約40分鐘抵桃園機場第一航廈。
Krabi機場→Ao Nang:每輛計程車600泰銖(最多可搭乘4人,含行李),約35分鐘抵Ao Nang。
Ao Nang→Railay West:Longtail boat每人單趟60泰銖,日落之後每人單趟100泰銖,航程約16分鐘。

◎在Ao Nang必買的熱門商品:
超好用草蓆:有大的和小的兩種尺寸,買大的比較實惠,因為爬岩時要放一大堆裝備,確保時也可以把繩子堆在繩子上,人還可以躺在上面休息。超市的大草蓆一個120泰銖,街上賣的可以和店家殺價,我們這次殺到一個100泰銖。

超好穿塑膠博肯鞋:很輕,很適合在沙灘上行走,記得一定要殺價再買!店家可能一開口就說要好幾百塊,據說可以殺價到一百塊以內。

超強防蚊液:據說喀比的蚊子超毒,而且要用當地的防蚊液才有效,Ao Nang的超市有賣,分黃標和綠標兩種,價錢不同,各有大瓶和小瓶的包裝。詢問店員的結果是,黃標獲得大拇哥,所以就買黃標的吧,大瓶的約100多泰銖。

便宜的水:不管你相不相信,railay的旅館都不提供水,所有的飲用水都要用買的,而且價錢高得離譜,所以最好在Ao Nang的超市購買往後幾天需要的飲用水。

=======================

第一次搭高鐵、第一次在機場過夜、第一次到泰國、第一次到國外攀岩……總而言之,我們到了喀比的Railay。

我和老虎鉗先生、古氏夫婦四個人,是我們這一團當中最早出發的。於viewpoint resort Check-in之後,先在旅館休息。房間的門口望出去便是一塊大岩壁,也是攀岩區,叫做diamond cave。這一區蠻大的,還包含一個國家公園的景點(有一個鐘乳石洞穴可參觀,每人40泰銖),我們用的King climbers的route guide book還把這一帶畫分為diamond cave和diamond cave north face。

「我們也來爬吧!」老虎鉗看到diamond cave岩壁上上下下的人,忍不住也想爬,催促著大家趕快行動。簡單沖個澡,換上攀岩的「性感」服裝(男生是打赤膊、穿沙灘褲;女生的標準服裝則是細肩帶小可愛配上緊身七分褲),整理好攀岩的「傢俬」,四個人便展開在喀比的攀岩之旅。

由於我們四個都是第一次來,所以先聽前輩的話,到King climbers這家店買guide book。我們買到的這一本是第五版,2004出版的,要價300泰銖。我們決定先爬one two three這一區,就在railay east的南端,沿著沙灘走到底就是了。

據guide book指出,喀比最早的路線是法國人開發的,所以路線難度(grading)採用法國系統(French system;從1~8,數字愈大,難度愈高,數字後面再以英文字母abc和+號細分)。我預估自己的實力相當於法國系統的5,頂多到6a。老虎鉗是我們四人當中最強的,可以爬到7以上;古先生也是高手,可以爬到6b左右,古太太比我有技巧,實力和我相當,不過為了學業和準備婚禮,有些疏於練習。選擇one two three這一區主要是配合我們這些5級的能力,因為這一區有很多條5和6的路線。

遠遠地的就看到岩壁上和沙灘上有一群攀岩者。愈靠近岩壁,心情便愈激動,尤其看到許多人在岩壁上奮戰,恨不得自己也馬上可以開始攀登。我第一次在這麼靠近海的地方攀岩,在沙灘上攤開從Ao Nang街上殺價買來的草蓆,擺放好裝備--我們真的要在攀岩天堂「爬壁」了!

約莫下午三點,我們準備妥當開始爬了。由老虎鉗拔頭籌,率先leading,我幫他確保。看他爬完之後,我接著上。我在喀比的第一條路線叫Sameboy,約12公尺,難度為6a+。由於離地的第一個bolt大約有3公尺高,為了避免還沒掛到第一個快扣就墬落,所以請老虎鉗先幫忙把繩子掛入第一個快扣,更上面的快扣就直接使用他剛剛上去時放置好的,我只要沿路把繩子掛入即可。

我順利的leading到頂,雖然有點緊張,爬完後覺得不難,而且海風徐徐吹來,十分舒服。這裡岩石全都是石灰岩,雖然是有稜有角,抓握起來卻不太傷手,也不會割傷手指頭,腳點也很好踩,摩擦力很大。爬到頂之後,回頭可以望見railay east弧形的沙灘,內陸一區一區的飯店中,點綴著高高低低的椰子樹和巨大的岩塊,沙灘的另一邊則是海水,正無聲的往外海退去。

「來這裡攀岩真是來對了。」看見如此美景,我心裡浮現了這樣的念頭。

之後,我直接爬老虎鉗架好的繩子,也就是所謂的Top-roping。我試的第二條路線比第一條更長,叫做Selee,6A,爬到中間時,我腳滑了一下,失足墬落,休息一會兒,才爬完整條路線。第三條路線是號稱三顆星的經典路線,一開始要先爬到一個大洞穴裡,然後從洞穴裡翻出來爬到垂直的岩壁上,整條路線長達26公尺。這條名為Lady Boy的路線難度有6c。我使用兩個快扣leading到洞穴頂,一路上去是斜板,十分簡單,不過再上去就是真正的經典了,已經超出我的能力,所以到洞穴裡逛逛便下來了。

接下來,我們爬了一條guide book上沒有記載的路線,就在Lady Boy的右側,整條路的第一步最為困難,是懸岩(over)地形,之後就十分簡單,應該只有5。這是今天爬得最長的一條。我先從洞穴右側的斜板爬上去,直接跳過第一步的over,再切回路線。爬到最高處,展望真的好美,讓人忍不住讚歎,喀比真的是攀岩的好地方!

最後,我試了一條We Sad的三顆星經典路線。第一步就是經典:要雙手抱住一顆鐘乳石,然後手臂牢牢扣住岩塊施力拉起全身,然後腹肌用力一提,將雙腳高舉掛到石頭上。等於就是以吊單槓的方式拉上去,我試了一下,腳點不知道要踩哪裡,手臂撐不住,便掉了下來,雖然有綁繩子確保,但由於繩子彈性的關係,整個人重重的摔在沙灘上,幸好是屁股著地,加上是落在沙灘上,雖然很痛,不過沒什麼大礙,之後也沒有淤青的現象。

我們爬到天黑才收工,是所有人當中最晚離開的。剛到的時候正在退潮,此刻潮水已經退得老遠,露出底部泥濘不堪的泥巴,船隻也都擱淺了,晚一點開進來的船隻停得遠遠地,一批批的遊客得走一大段的泥巴路,或是搭乘用農用機械改裝的交通車,才能得達飯店。原來退潮之後的沙灘是這副光景,我第一次看到,覺得十分新鮮。

晚餐在ya ya resort的餐廳用餐。這次的用餐經驗很不好,感覺服務生比較重視白人。等了許久,送來的白飯米心竟然沒有煮透,對於我們這些慣常吃米飯的台灣人來說,實在無法忍受,於是退了回去,請餐廳再送一鍋新的。順帶一提,railay這裡的餐廳,點完餐之後,飲料會先送,等到飲料喝得差不多之後,才開始上菜,與台灣一般的用餐習慣不太一樣。

回到飯店之後,我們四個人輪流使用浴室,然後討論明天要去哪裡爬。大家一邊翻著guide book,一邊喊出自己想去的區域,一時之間,完全沒有共識……

2007年3月14日 星期三

熟女的火鍋聚餐

昨天和兩位好朋友聚餐吃火鍋。我們三個,一個結了婚,正努力生小孩;一個渴望愛情,希望能有個家庭,同時又想出國深造;而我,則是不打算成家立業,只想知道有沒有辦法不必工作就能過活。

我們三個都已經年過三十,算是所謂的「熟女」。進一步分類的話,已經結婚的R是「勝犬」,希望結婚生子的P雖然還沒有對象,不過大有可為,可稱之為「準勝犬」,至於我則自認為是「敗犬」,我們這三種不同等級的犬就約在一家名為「犇鱻」的自助式火鍋店吃晚餐--總之,字面上看起來就是一群哺乳動物。倒是我們點的餐大多是魚類、甲殼類以及軟體動物。

和男人的聚會不同,我們不聊政治、運動和女人,我們談的大多是未來、生活和小孩。未來的部分,就是過了三十歲以後,仍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生活最大的困境,就是疑惑著自己是不是該換工作,至於小孩的話,就是希望能在三十五歲以前有自己的小孩。簡而言之,就是未來很迷惘、生活很徬徨、小孩沒著落。

雖然是很無奈的話題,我們卻吃得很開心。因為熟女對於這些,早就了然於胸,知道有些只是需要時間慢慢想清楚,有的只是等待自己做出最後的決定,其他的則是需要耐心等待緣分。只是,只是,熟女的時鐘偏偏就是已經滴答滴答不停的催促著。

正是因為察覺到了青春的流逝,所以成熟到可以看透自己所面臨的抉擇路口,所以知道自己的選擇只能自己負責,自己想要的只能盡力,然後隨緣。

我們三個現在的人生階段,應該算是進入了類似自助式的火鍋店的階段吧--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不必強迫自己接受不喜歡的東西。但是當可供抉擇的東西太多時,還是會有猶疑的困惑,當沒有提供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又會覺得好失落。處於這樣「自由吃到飽」的階段,其實不再能抱怨些什麼了,已經夠幸福了,但是,但是,想賴皮的希望再圓滿一點點。

「哪天我們一起喝咖啡吧。」那天吃完火鍋之後,我說。悠閒的喝杯好咖啡。

2007年3月12日 星期一

TO BUY OR NOT TO BUY

我的朋友大部分都喜歡看書。

他們的閱讀習慣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會在書上畫重點、寫心得、摺書角作記號,以及不會在書上作任何記號、保持書面乾淨的人。而這些人的購書行為也恰恰分為兩種:會花錢買書的,以及不會買書、但是會到圖書館借書的。

這兩種大約呈現正相關,也就是,會買書的人,通常也會在書上作記號,因為書是自己的,而且,往往是為了能盡情的在字句上標示心得而花錢把書買下來。尤其有些書,像是當紅的話題書,就是要當下閱讀,直接到書店去買一本立刻就能獲得滿足。

「就是要在書上寫東西、畫線,把印象深刻的句子畫起來,這樣才叫看書。」有人認為下個人的註解是看書的一部分。

「我會在喜歡的頁面上貼便利貼,下次要看,一下子就能翻到。」有人是這樣畫重點的,就像是在整理檔案一般。

「圖書館的書又破又舊,而且很髒,所以比較喜歡自己買。」也有因為這種理由而買書的。

「其實是因為家裡書太多,已經堆不下了,所以只好忍住不買。」有人則是迫於情勢,所以不再買書。

而那些不買書的人則認為,書看過之後,通常不會再看第二次,所以寧可到圖書館去借書,這樣也比較環保。而且,不用花一毛錢。

「現在圖書館的書都很新,幾乎新書一上市,圖書館就有了。」常上圖書館的人如是說。近幾年來台灣的圖書館其實進步不少呢。

「還可以上網預約,然後到自家附近的圖書館取書,十分方便。」聽朋友說,才知道原來台北市的圖書館服務這麼好。

至於我呢,是那種沒錢買書,但還是忍不住會在書上畫重點。而我會買回來收藏以及畫線的書,通常是圖鑑類或是實用類的書。小說或是休閒性質的書,就到圖書館借閱。

其實,買不買書,大家都是「因書制宜」,畢竟書不是民生必需品,錢還是要花在刀口上啊。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南湖的圈谷1

海和島相互依戀,溪谷與稜線彼此為伴,
而那山頭,在冰和雪棄守之後,
一無所有,只留下一個
回憶的出口。



1.上下圈谷

她已經遠遠的落在隊伍的最後了,她的眼睛因為劇烈的頭痛,已經有些張不開了。真是要命!

她撐住登山杖,轉身回望來時路,不會吧?山屋竟然還那麼近?不如回頭算了?她心裡絕望的這樣想。就這樣放棄了嗎?

因為生理期的關係,她從昨天晚上就十分低潮,怎樣都快樂不起來——儘管天氣是這麼的好,萬里無雲,稜線岩塊的反光映著凹谷的陰影,以著黑與白的對立描繪出整座山的容顏,隱約中透露出一股堅毅的氣勢,在沈靜中卻又顯得和藹可親,像著召喚著人們前去。

然而,她卻一步也動不了了。肚子痛得她咬住下唇,緩緩的蹲了下來,顯然那號稱不傷胃(但是會傷的肝)的普拿疼這一回無法快而準確的解除她的疼痛了,頭痛加上腹痛痛得她連詛咒上帝的話都無力出口。她是那種經前症候群(PMT)十分嚴重的人,從疲倦、頭痛、嘔吐、腰酸到最常見的經痛,每每總是隨著體內激素的不斷變化而一一的反應生理上。

如果我求你「救我」
你會來看我嗎
還是不會

她想起了某個詩人的句子。現在,她知道沒有人救得了她。

那時候也是這樣,他也沒有來救她。

所以她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某一部分的自己死去,連葬禮都沒有舉行。然而,她卻希望能為在她體內只為了等待而等待,最後終究要死去的卵子舉行葬禮(如果是在滿月的月光下更好)。身體因為這個卵子的死亡而哀傷著——如果能夠這樣想的話,也許就可以接受每個週期所帶來的苦痛。

然而這樣超現實的想法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她感覺自己的力量正隨體內某處的崩解,一點一滴的和著血塊流失掉。還有誰或是什麼可以救她呢?

杜鵑!

她突然發現右手邊有一叢杜鵑花已經開了:花瓣晶瑩剔透有如白玉,最上面中間的一片花瓣還帶有紫紅色的斑點,她想起古人形容說是杜鵑啼血,生物學家卻說在昆蟲的複眼眼中會呈現昆蟲的模樣,然而在她看來卻是如同童話中白雪公主的臉龐和嘴脣--有如在純潔無染的白雪落上了鮮紅的血滴。

她沿著花朵往這株杜鵑的枝葉望去,發現葉子並不太反捲,但是葉背布滿了紅褐色的細毛,使得葉面和葉背呈現明顯的兩種顏色。她索性放下手腕上的登山杖、卸下小背包,坐下來好好研究這植物,她用手摸摸深綠色的葉面,感覺有些粗糙而且乾澀,而葉背卻不若想像中會有毛絨絨的觸感,只是比較柔細而已--這樣的設計應該是可以抗風、減少水分喪失吧?她這樣猜測,如果時間允許,她真希望能仔細的研究這種杜鵑,可惜她把色鉛筆和畫簿都放在山屋裡了。這應該是南湖杜鵑吧,以這座山命名,這兒自然是這種杜鵑花最大的分布地了。

第一次見面,你們好!

她環顧四周,向杜鵑花問好。這是她認識新朋友的方式。摸摸它,確認它的特徵和名字,然後問聲好。

我是一個受著苦難的女生。每個月都要受折磨一次,好命苦唷!不過這次好多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吐,只不過有些食慾不振。

她自我介紹。她覺得自己似乎聽見了杜鵑花在笑她…..她覺得自己有些錯亂了,腹部偶發性的劇烈疼痛,把她拉回了現實。

她向南邊望去,同行的伙伴已經快要上完圈谷了,她卻還在谷底。而且沒有人可以救她,身體虛弱無力,並且開始和植物說話。

的的確確是那種春上村樹式「真是要命」的狀況。

儘管如此,她因為認識了原本只在圖鑑上知道的植物,覺得十分高興。她想起他曾經說,她認識某種植物好像要比認識他這個人多得多,好像喜歡植物更甚於喜歡他。她忘記自己那時候怎麼回答他了,要是現在,她一定要告訴他:一棵植物,即使是一株小草,都是很難讀懂的,而人這種動物,誰也弄不懂誰。而且,誰也救不了誰,就算現在他找到她了,她也不會開口求他救她的。就像高山上的杜鵑花,從不會在乎誰懂它,它只是靜靜的等待冬天,默默承受低溫的凍結,然後在春天綻放,之後再讓種子在朔果中慢慢長熟,直到可以飛翔為止。想到這裡,她覺得身體的疼痛好像隨著那些自言自語說出去的話語、腦海裡想過的字詞消散到空氣裡,被陽光蒸發了,化成了氣體分子,又被杜鵑花擷取去進行光合作用了……

再不往上走,過了中午,搞不好就要起霧,那就麻煩了。她背起小背包,重新調整好兩支登山杖的長度,繼續往上走。

南湖的圈谷2

2.下上圈谷

他在圈谷裡迷了路,他的腳因為膝蓋的劇烈疼痛,已經快撐不住自己的體重了。真是要命!

他撐住登山杖,轉身回望來時路,不會吧?竟然開始起霧了?難道就要命喪於此了嗎?他心裡悲壯的這樣想。出口到底在哪裡?

因為長期打球的關係,他右腳膝蓋的關節軟骨受到嚴重的磨損,造成使用過度或是上山下坡的時候會疼痛不堪,嚴重的時候幾乎無法受力。他現在已經可以感覺到膝蓋的腫脹——顯然那號稱設計有專利的護膝並沒有給予足夠的助力——如果再繼續惡化,恐怕連彎曲膝蓋都有困難了,他停下已經微跛的腳步,把全身的重心轉移到左腳,試著放鬆右邊的膝蓋,疼痛因為壓力的減輕而緩和下來。他卸下小背包,用手撐住登山杖,把膝蓋打直,輕輕的把身體放低,坐到路徑旁邊的石頭上。

如果我求你「救我」
你會來看我嗎
還是不會

在這個時候,他竟然想起了她寫的最後一封信。

然而,他最後還是沒有去救她,倒是救了她寫來的所有信件,一念之間,從打算丟到資源回收車的舊書和廢紙中。也不搞清楚是為了什麼,留下來之後,輾轉又搬了幾次家,卻一直收著了,當電子郵件在虛擬世界漫天亂飛的時候,裝在鐵盒裡的那疊信箋,每回打開來看,每個信封竟都變成了一種奇特的視窗,而一小張張的郵票竟然也成了記憶的bookmark。

為什麼沒有去救她呢?現在仔細回想起來,他對於她所遇到的困難究竟有多麼危急都搞不清楚了,要怎麼要去救她?他絕不是那種見死不救的人(她也曾經說過他不是的),只是對於看不懂的題目,不知道如何下手,只好先暫時擱下罷了。然而,從那以後,他卻再也沒有回頭再去看一次題目的機會了。

人生總是這樣,錯過了,就錯過了——就像他錯過了回程的叉路口一樣。

從南邊溪谷湧上來的霧,已經從圈谷的邊緣逐漸往下飄移,可見的視野範圍正逐漸縮小,能見度也隨著白色霧氣的瀰漫越來越低,他決定繼續走,往北的方向似乎有路徑的樣子。

圈谷的底部盡是岩塊,下降的坡度落差不一,路徑時而明顯,時而隱沒,走起來速度不能很快,加上太陽快下山了,他心裡急了起來,忍著痛,開始加快步伐,沒想到自身後追趕而上的霧氣竟夾著冰雹,嗶嗶啵啵的打在他的外套上,他嚇了一跳,以為是打雷還是下雨,定眼一看,原來是細如米粒的小冰塊!小冰雹大致上呈橢圓形,白色不透明,降落的速度比一般的雨滴快,落到地面上還會彈跳幾下,像是結塊的小鹽團灑落在地上。他伸出手掌想收集一些--但是理智和膝痛提醒他,沒有時間停下來玩了,必須以最短的時間回到山屋,因為以他目前身邊的裝備和膝蓋的狀況是無法在圈谷裡度過一個夜晚的。

冰雹落在岩塊上,有些溶成了小水滴,他一腳踩在被濡溼的岩塊,左腳一滑,失去了重心,他上半身一個反射動作,立刻用手拉住身邊的植物枝幹,穩住了身體,還好沒有跌跤,否則膝蓋如果撞到尖銳的岩塊,或是一屁股坐到地上,傷了脊椎,或是扭傷腳踝……他不敢往下想,還好這棵樹夠牢靠!他停下來,看看性命所仰仗的這棵樹——

玉山圓柏!

他腦中馬上閃出這個名稱,接著又想起這是她教他認識的。

她總是很容易就能叫出植物的名字,有時候他看見她對著植物發笑的神情都忍不住要懷疑她是能和植物說話的通靈者。

他甚至覺得她喜歡某種植物要比喜歡他這個人來得多--是不是這樣的呢?當然不是這樣的--她告訴他說,當她有難的時候,他馬上就會來救她,可是植物卻是不能移動的,所以,即使是再怎麼喜歡植物,他也不會被取代的。

「你在不同的位置呢!」她用右手食指指著心臟的位置,這樣回答他。

然而,這回卻輪到植物來救他了。

他的膝蓋痛得無法受力,天氣起霧、下冰雹,又和隊伍離散,而心裡頭一方面想起曾經向他求救,而自己卻沒有去救她的陳年往事而感到愧疚,一方面又對著一株千年老樹覺得感激不盡……

這樣算不算她常說的「真是要命」的狀況呢?

圓柏雖然可能已經很老很老了,卻一點也看不出來。這種植物最奇特的地方便是「能屈能伸」的本事,學術一點來說就是極能適應環境,在強風的地區,會以匍匐的姿態生長,形成灌叢,在蔽風的環境,卻能長成高大的喬木。圓柏的枝條經常交錯糾結、盤繞扭曲,造形優美。它們是會跳舞的樹唷,她這樣形容這種常綠的高山植物。

他把身體靠到這會跳舞的樹,用手揉揉膝蓋,不知道是不是麻痺了,膝蓋似乎好些了,比較不覺得痛了。

放眼望去,這片谷地幾乎被圓柏佔領了,一叢叢的綠團中,糾結的枝幹閃著銀白色的光芒,像是一把把的劍,又像一根根的旗杆,撐掛起墨綠色的大纛,而出圈谷的路便在這旗陣中蜿蜒而下……

他的眼睛回到身邊的新朋友,赫然發現他肩膀上方正飄盪的一個紅色路條!上頭的字跡已經退去,塑膠也因為長年的風吹雨打脆化得幾乎要透明了,可是在白霧、綠樹和岩石之間卻還是顯得搶眼,而腳邊竟然還有疊高的石塊,顯然是人為的記號--

他知道,他找到出去的路了。

2007年3月6日 星期二

後座上的幸福

我經常坐朋友的車。出雙入對的朋友,總是一個駕駛,一個坐右座。當他們愛的結晶出生之後,駕駛座旁邊的座位就會空出來--因為媽媽抱著小嬰兒坐到後座去啦。雖然副手座上空蕩蕩的,車內卻有著滿滿的喜悅,洋溢著幸福(當然啦,小孩哭鬧的手忙腳亂的畫面也是有的)。

朋友特地送油飯來給我,還把小baby帶出來面見我們這些叔叔阿姨。搖下後座的車窗,我看見小寶貝張著眼東張西望,充滿了好奇。小baby的額頭高高的,五官很像是爸爸的迷你翻版,蜷縮著的粉嫩小手小小的,讓人忍不住伸手去握……我心想,要不要稱讚小孩不胖呢(我喜歡小孩不要過胖),但又怕說了之後,這對新手父母會以為自己不夠認真,沒給小孩吃好穿好,所以就把話吞了回去,直說小孩好小(真的很難想像以後長成「大」人的健壯模樣)。

油飯裡放了一張小孩的集錦照片,有各種表情,有哭的、笑的、嘟嘴的、打呵欠的、睡著的……還有試著吞下自己拳頭的鏡頭!手拿這張薄薄的照片,小孩天真可愛的臉孔讓我可以感受他們兩位對於孩子的喜愛,以及想為孩子多做些什麼的心意。即使只是一張謝卡,他們卻那麼用心的設計(而且我還是和大家一起出錢合買小禮物而已)。打開油飯,香氣四溢,米粒又軟又Q,粒粒分明,拌著香噴噴的香菇和肉絲,不用淋上附贈的甜辣醬就很美味,還附有兩顆紅蛋……

「送油飯」也許是台灣很常見的習俗,但我突然覺得對於小孩以及父母來說,這是個美麗而溫柔的重要宣告:是的,我們的小孩來到這個世界上了!而對於我們這些叔叔阿姨來說,是的,沒錯,一個新的未來誕生了!

那天下午,我看著江媽媽把後座的車窗搖上來,江爸爸發動引擎……目送著他們一家三口離去,我似乎看見了一車的幸福,以及一個我遺忘很久的東西,希望。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遇見小王子的玫瑰,在嘉明湖1

你永遠永遠必須對你所馴服的東西負責,
你對你的玫瑰花有責任。
狐狸這樣對小王子說。


1.
只是,來歸還一樣東西。她淡淡的說。

那時候隊上的伙伴到嘉明湖去取水了,事前我們並不知道避難山屋的水源因為921地震而枯竭了,因而沒有從第一天的營地背水上來。他們大概在下午三點半從山屋出發,預計要花五到六個小時往返。晚上七點多山屋附近漫起了大霧,無線電又通訊不良,我有點兒擔心,又不能做什麼,只好踱步到外頭,抽煙。

我坐在石頭上,蜷起腳,緩緩的吸了一口煙,四周靜得只聽見煙燃燒的聲音。霧中夾帶著雨絲,在黑暗中無聲的、以著難以察覺的速度逐漸的濡溼我的pile帽。一根煙還沒有抽完,月亮從霧中露出臉來,四處突然明亮起來,山徑上石頭的影子也清晰了起來,月的周圍則因為水氣過多而泛著一圈光暈。

好圓的月亮啊,他們在湖邊應該也可以看見吧?我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這樣想,為了打發漫長的等待時間,想到中間時,又強迫自己重頭想起,在這期間同時又抬頭確認了一次月相--其實今天的月亮並不是滿月,而是在東邊缺了一些些,是那種若有似無、無法確定但肉眼的直覺又能感覺到不是正圓形的缺法。

隨著月亮的出現,有人從山屋走了出來,我怕他被我嚇到,便把頭燈打開,還輕輕的咳了一下。出來的是一個女孩子,身材比我高,年紀比我大一些。

「抽煙啊?」她問。
「嗯。」我說。

從她清秀的臉看起來,年紀應該還不到三十歲,頂多三十出頭,應該算是那種話不多但容易親近那一型的,而且是屬於會用腦子的那種女生(到了這個年紀也該會用大腦了),很可能是因為她挺瘦的,所以讓我這樣認為。我喜歡瘦的女孩子,也喜歡有大腦的女生,當然,如果是直髮就更完美了,可惜她戴著毛帽,連耳朵都蓋住了。

「也是要去嘉明湖嗎?」我問。
「嗯,只是,來歸還一樣東西。」她淡淡的說。

霧越來越濃,月亮又再度隱沒,雨竟然大了起來,連手上的煙溼了。

「是David duff嗎?」
「是啊,淡煙。」

他也是抽這種牌子的煙。她輕輕的說,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不自覺的對著空氣說,我覺得有些尷尬,不知道要不要接口問下去,最後還是決定閉嘴。


2.
取水的人一直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到山屋,大家草草填飽肚子後便睡了。雖然用了充氣式的睡墊,也睡得很擠,我還是冷得失眠了。真是要命。折騰了一夜,半夢半醒之間被叫醒吃早餐,沒想到山屋裡已經人去樓空,除了我們,其他隊伍都出發了。昨晚在月光下認識的新朋友也走了,不知道她是要下山還是跟我們一樣要去嘉明湖。在山上認識的朋友總是這樣,即使是睡在一起,卻連名字都不知道,常常都是在山徑上擦肩而過,互相加油打氣,從此便不可能再相見,緣分短暫得就像天上那些造形奇特的雲朵,總是稍縱即逝。

吃過早餐之後,我們便往嘉明湖出發。一路上,馬醉木、杜鵑、圓柏、冷杉全都凍滿了霧淞,連步道上的石頭都結了一層薄冰,很難著力,加上風也不小,走到半途,我的頭髮竟然結了一層白白的霜。繞過向陽北峰之後,終於進入三叉山的大草原,因為極低的溫度和足夠的水氣,放眼望去盡是銀白色的草原,遠方稜線下的冷杉林也成了銀色的聖誕樹,就連叉路口木製的路牌也布滿了冰晶。我第一次看見這樣銀白色的奇異世界。

沿著三叉山腰繞(幾乎把三叉山繞了一圈),翻過最後一道平緩的稜線,終於看見美麗的嘉明湖靜靜的躺在綠波盪樣的草原之中,湖水因為冬天水量較少,四周露出一圈褐色的石頭和泥土,以著一種沉默而寧靜的結界連接著綠色的草原,走在那結界上,環湖一周會有什麼感覺呢?湖水拍打著石頭的聲音,聽起來又會像什麼呢?

而霧,從稜線上一湧而下,隨著風,輕輕的拂過整個湖面,才一下子湖就不見了,霧並不是像薄紗那般將湖和草罩住,而是以著渲染的手法、像是顏料滴進水中的那種擴散方式,將眼前的一切逐漸染白,因此有一部分的時間裡,整片綠毯會從深綠慢慢的白化,像是電視劇中的淡入淡出,令人有一種進入夢境的幻覺。而那湖面便從映著草坡的墨綠轉換為灰白,之後便消失在迷霧之中。

不久,一陣風起,霧又散了,天空竟然晴了,湖面映著藍天白雲,閃著燦爛的陽光,那橢圓形的池,幻化成了草原上的一顆藍寶石。

下到湖邊的路,在草原中蜿蜒,步道因經年累月的踩踏,寸草不生,活像是在綠色的絨布上縫了一條拉鍊。下到一半的地方,我看到她坐在步道旁邊。看樣子已經到了好一會兒了,她正在畫畫。

「不冷嗎?」她的手沒有戴手套,握著藍色的粉彩筆,用力的連關節都泛白了,手指頭卻凍得紅紅的,還微微的抖著。

「冷死了」她笑著說,十分燦爛,看得出來十分興奮,「我不會畫畫,只是覺得很好玩。」她的笑容中透著一股羞澀,像是被抓到作錯事的小孩一樣。

「有自信一點,我覺得你畫得很好。」要是我來畫,肯定把一池美麗的夢幻湖水畫成馬桶裡的那灘水。

「騙人!你根本連看都沒有看過!」她把我的讚美當作客套。在那一剎那間,我發現逗她笑其實蠻有趣的。我們好像是認識很久的朋友。

不過那真的不是客套的讚美,雖然沒有仔細看過她的畫,可是藝術這種東西本來就很主觀,美的標準依人而定。她坐在綠色的草坡上望著橢圓形的嘉明湖作畫,看起來也是一幅很美的畫,她低著頭,手握著色鉛筆快速的上上下下,塗著一大片綠油油的玉山箭竹。霧氣要怎麼畫呢?還不時的自言自語著,我倒成了這幅畫的旁觀者,於是忍不住拿起相機,繞到更上方,以湖為背景,拍了一張她作畫的背影。

「他也喜歡拍照。」她聽到FM2的快門聲,回頭對我這樣說,「每回下山,房間床頭、牆上就會多一張他的攝影作品。」

「他是你男朋友嗎?」聽她提起過兩次,我忍不住問她。其實我並不是喜歡打聽別人隱私,也不愛說八卦,不過在這種未知數還很多情況中,如果我不問問那個不在這個時空的第三者是誰,恐怕故事是無法繼續發展下去的,所以我就不客氣的開口問她。

「嗯。不過,」她抬起頭望向遠方,像是下了什麼決心似的,「發生山難走了。」真是要命,我哪壺不提提哪壺。早知道就先問她的名字。真希望可以把我問的蠢問題吞回去。

「沒有關係,我已經可以接受了。」她發現了我的尷尬,給了我一個微笑。

「失蹤嗎?」我想管住我的嘴巴,不過好奇心還是快了一步。

「不是,是墜崖。」

遇見小王子的玫瑰,在嘉明湖 2

3.
雖然明知道希望渺茫,我還是拿出手機,試試看是不是可以通訊。開機後,除了電池滿格和時間以外,什麼也沒有,想利用手機在山上救難果然還是行不通。我只好悻悻然的把成了一無是處的手機收起來。

「有一陣子我總是要拔掉電話線才能睡得著」她看我試完手機,開口這樣說,「聽到電話鈴響的時候,總會期待是他打來的,多麼希望是他打電話來跟我說一切都是在開玩笑;沒有來電的時候,又不停的把電話拿起來,確認電話沒有壞掉。接到電話是只要不是他——當然不可能是他——我就只想把電話掛掉。久了之後,就變得很害怕聽到電話的鈴聲,因為每一次的鈴響只是在提醒我他再也不可能打電話給我了……,鈴聲變成了一種痛苦的指示。」

「連會經過他家的公車都不敢坐。」

「後來,我開始對他生氣,我氣他怎麼把我一個人丟下來。也對自己生氣,因為我發現自己變成了生活白痴,連要去哪裡吃飯都不知道。沒有了他,我什麼也不會。在路上看見和他背影相像的人就會追上去,看見和他衣服一樣的人也會誤以為是他,吃到他喜歡或是討厭的菜都會想起他,夾到一半的菜,會遲疑著要不要吃,總覺得那菜如果進到嘴巴裡就會哭出來。」

「他超討厭吃豆子的。」她像是想起什麼似的這樣說,好像那樣的挑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坐久了,竟覺得冷起來。她連說話都有些抖了。我看她畫得差不多,就問她要不要下去湖邊。

「到美麗的湖邊喝下午茶吧。」她神采奕奕的說,像是一個活潑而淘氣的小孩子。

「你曾經覺得很無助嗎?」我們邊下坡邊聊,她卻又變回一個成熟的大人。我回答她說沒有。因為除了聯考,我的生命算是很順遂,既沒有大風也沒有大浪;生活中除了會覺得錢不夠用以外,既沒有什麼煩惱也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除了爬山,也沒有什麼特別喜歡或是特別討厭的;食物方面,除了紅蘿蔔,大概沒有什麼不吃的……總之,就是極度的平凡,沒有覺得無助也不曾有過意氣風發。

「那種感覺好像是什麼都不會的小孩子被丟棄在黑暗之中,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不知道要怎麼辦。」


4.
「我總是在夜裡哭,一關燈,眼淚就停不住的流下來。我這輩子的眼淚大概都在那時候流光了,還浪費了好多衛生紙。」我們一起坐在湖畔,一邊等著水煮開,一邊聽著湖水拍打的聲音,湖靠東北這邊,布滿了大石塊,表面都呈現鏽紅色,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但是,我都只是靜靜的哭著,直到有一次看到他寫的一段話,才哭出聲來。我聽到自己的聲音從喉嚨發出後,透過空氣的振動傳盪到黑暗的四周,碰到牆壁之後反射傳回到耳朵裡,那聲音聽起來好無助。我聽見那聲音對我說,他真的死了。

『我時常想,如果能夠不麻煩任何人而能活下去,不曉得該多好。』

那是村上春樹在「聽風的歌」中的一段話,他把這段話寫在登山聖經的扉頁上。我想那是他那麼沈迷爬山的原因吧,在山上總是只能靠自己。

那一天夜裡,我彷彿是把生命的精力都用盡了,哭完了以後,只覺得好累好累,睡著了以後,我竟然夢見他了,他什麼也沒說,只是對我微笑。他的眼睛,好像是在說,能永遠留在山上,他很高興。他好像也在對我說,小寶貝,一切都過去了,沒事的。

隔天早上,我發現自己心中那顆石頭被他拿走了。我終於明白自己的無助和無盡的哀傷是因為我總是麻煩著他而得以活著,我是多麼自私啊!他像是我生命中的浮木,我攀著他而在得以生命的大海中活下去。然而,我是毫無生存能力的,沒有了他我是不能獨自活下去的。沒有了他,我害怕去面對未來。

我時常問我自己,他願意負擔著我、守著我,那就是所謂的愛嗎?如果是的話,那我是多麼自私,我竟然只是想知道,在他墜崖的時候——在了解自己已經完完全全失去生命的時候——他有沒有想到我?

我希望自己也可以不再麻煩別人而能活下去。我希望跟他一樣。他一定也希望把這樣的想法傳達給我吧。她對著湖面輕輕的這樣說,那話,好像是飄過湖面的霧,隨著風被吹散到草原的四處去了。

「我好想跟他說聲謝謝。」之後,她從口袋拿出一顆小石頭——那是他從嘉明湖撿回去送給她的——她輕柔而堅定的跨出右腳,舉起左手,從背後往前畫出一個半弧,把那顆鉛灰色的小石頭往湖的中心丟去,石子隨著地心引力的加速度作用,在空中不斷的前進和下落,最後以著約莫30度的角度掉進湖水之中。

而,我們彷彿都聽見了那石子入水的聲響。

追風箏的孩子

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已經很久沒有看小說了。

《追風箏的孩子》是2006年誠品書店第三名的暢銷書。書推出時,書腰上聳動的宣傳字眼是:「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除了這個有力的宣傳之外,這本書還送了2萬本試讀本給全國的國、高中,每班一本。該出版社還為這本書在網路上進行各種活動,包括串連活動、讀後心得徵文等等。從商業價值來看,這本書銷售近20萬本,可說是年度暢銷書(電影拍成之後,相信又會有一波熱銷)。

我看的這本是跟朋友借來的。因為去泰國玩時,要在曼谷轉機過夜,打算用來消磨時間。朋友是研究人類學的,因此看重這本書的「民族性」,也就是阿富汗這個國度在戰亂之下的生活切面。讀過故事的人都說,很難想像戰爭是如此殘酷,尤其是發生在主角身上的悲慘遭遇。

我是在回台灣的飛機上看完的。看到後面三分之一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掉淚。很心疼主角的無奈與悔恨。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經背叛一位把我當作是最好朋友的朋友。對於自己在某個時刻點所做的抉擇(主角是因為害怕而棄離他最好的朋友,轉身逃走;我則是拒絕在眾人面前承認那位大家都不喜歡的同學是我的朋友),即使你知道自己是因為人性的懦弱而無法做出應該做的行動,你就是無法原諒自己,而且這樣的悔恨會跟著你一輩子,不時的會浮現上來刺痛你的心。故事的結尾,主角千辛萬苦從美國回到祖國阿富汗,找到了救贖之路。讀著讀著,我似乎也稍微能夠原諒自己了……

我覺得這是一本描寫「人性」很成功的小說,將背景設定在戰亂時節,讓劇情更加合理化,更讓人可以接受。這種友情的背叛、悔恨的愧疚、救贖的找尋,換做是別種場景、其他國家或不同種族,一樣還是會深獲人心,引人共鳴,因為這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啊!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架構十分完整,尤其最後的救贖回到另一主角(哈山)的第二代身上,也讓整個原諒的過程更徹底。雖然朋友覺得這樣的結尾太過煽情,造作的成分太高,但我覺得是深具可信度的,而且帶有那麼一點因果報應的味道。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麼奇妙,該你要做的,也許躲了一輩子,逃到天涯海角,有那麼一天還是要面對的,總有一天。

許多人都認為這本書是靠行銷「操作」出來的,但我覺得在基本面上,這是一個好故事。有了精采的故事,再加上出版社的推波助瀾,才能讓口碑一直流傳,熱銷一整年。

總之,謝謝朋友借我一本好書,一個動人的故事,讓我的旅程更加完美。


追風箏的孩子
卡勒德‧胡賽尼/著
李靜宜/譯
木馬文化/出版
平裝/368頁/25K

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Krabi攀岩記:前言

今年過年假期,跟著一群好朋友到泰國攀岩。大家出發和回國的時間都不太相同,我去的時間是2007年2月18~25日。前後搭乘飛機時,我都在曼谷機場過了一夜。

我們去的地方叫做Railay位於泰國的南部,屬於Krabi省(譯為喀比或克拉比),大約是在普吉島之東、PP島之北。Railay是一個半島,三面環海,西邊的沙灘就叫作Railay West,東側是Railay East,西南方還有一個沙灘,稱為Phra Nong Beach--這裡號稱是Railay最美的沙灘,乾淨的細沙、清澈的海水,搭配這裡的獨特的石灰岩地形(鐘乳石、石柱、石筍和石灰岩洞穴等),果真如天堂一般,到Railay一定要到這裡走走,欣賞太陽在海面落下的美景。當然啦,想欣賞上空美女的男士,也是不能錯過這個景點的,不過要算準上空女郎出現的時間!整個半島並不大,徒步一周,認真走的話不用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繞完。

我們前往Railay的方式是,先搭飛機到Krabi機場,然後從機場的服務中心叫計程車坐到Ao Nang(此海灣位於Railay的西方),再從Ao Nang搭船到Railay West。所搭乘的船造型很有意思,一頭有突出的尾巴,叫做Longtail boat。上船的時候,要先扛著行李走進水裡(因為船停得太靠岸就擱淺了),水大概會到小腿肚,然後所有的乘客都要奮力的爬上船,像我這種攜帶著大批的攀岩裝備,身材又矮小的人,一邊擔心旅行箱泡水,一邊要抬高腳爬上「長尾巴的船」可真是辛苦。要到Railayu,也可以從機場搭計程車到另一個港口:Ao Nam Mao(位於Railay的東方),再從Ao Nam Mao搭船到Railay,聽說比較近,而且計程車費比較便宜。不過,Ao Nang有可以兌換外幣的地方,Ao Nam Mao並沒有,所以我這次都是從Ao Nang進出。

總而言之,要到Railay只有水路一途。由於交通運輸不便,Railay當地的物資也是靠船運送,所以當地的物價超貴(聽說只有垃圾等才會用車子運送,而連接的道路又小又崎嶇,只有四輪傳動的車子才能走。我們在島上也沒看過任何陸上交通工具)。以礦泉水為例,在Ao Nang的超市一瓶1.5升的水賣17泰銖,到了Railay的超是就要30泰銖,漲了將近一倍。所以我們先在Ao Nang補給之後,才前往Railay,到那裡待上一個月或數星期的攀岩老手,也都會搭船出來Ao Nang補給、採買。

11月到2月是Railay的乾季,也是最舒服的時候,天氣晴朗,雖然氣溫高卻不悶,相當於台灣的初夏。短袖和短褲是戲水和攀岩的最佳服裝,男士的話,不分中外、老少,通常是打著赤膊,再搭配一件熱情洋溢的海灘褲;女生的話,性感的小可愛或是無袖的T恤搭配短熱褲,是最舒服的了。

Railay是攀岩者的天堂,有上百條的路線,各種難度的路線都有,風景優美,爬得高一點就可以看見海灘,而且岩質屬於石灰岩地形,有些路線還會在石灰岩洞或是鐘乳石之中穿梭。由於十分熱門,已經發展成十分完善的運動攀登模式,也就是所有的路線都有固定點(bolt、化學管或繩環),而且定時會rebolt(當地的攀岩路線guide book上都會註明何時更新過)。去那兒攀岩,只要帶著繩子、快扣(QuickDraw)以及個人的攀岩裝備即可,對於我這種菜鳥來說,真是太方便了!

參考資料:http://www.railay.com/railay/intro/intro.shtml